第431章 奴才想殺的是福王

“是。”楊文懷如實承認,“奴才在尚功局一直沒找到武后的柺杖,得知大理寺在一個尼姑……在睿真皇后的住處查到一批珍玩,很像宮裡丟失多年的珍品……奴才一時心急便跑去偷看,不得已殺了那些士兵。”

“你找到那柺杖沒有?”李純再問。

楊文懷否認:“沒有,這兩三年間,奴才將大明宮翻了個底朝天也沒能找到。”他頓了頓,又表忠心道,“陛下,天地良心,奴才是一時受到矇蔽,從此上了賊船,可從未想過要害您啊!”

“那紫宸殿裡的事又從何說起?”裴行立犀利地質問,“難道不是你想弒君?”

“不,不是。”楊文懷試圖辯解,“奴才想殺的不是陛下,而是……福王。”

“福王?!”衆人齊齊看向李成軒。他本人卻是淡定自如,面不改色。

“福王他太瞭解鎮海的情況,奴才怕他繼續查下去,會把奴才也查出來,纔想要先下手爲強。可奴才在內侍省當值,無法出宮,殺福王的機會也有限……”楊文懷不敢去看李成軒,低着頭道,“初三那天,奴才聽說陛下要召福王進宮問話,便提前在紫宸殿的橫樑上做了手腳。”

經楊文懷這般一提,衆人不禁回憶起當時紫宸殿內的情形——李純向來是坐在丹墀上的御座裡,而匾額所懸掛的位置,恰好在丹墀臺階的正上方。只要李純不站在丹墀的邊沿,匾額即使掉落也無法砸傷他。

щщщ• тt kǎn• ¢ Ο 反而是李成軒,身爲親王,一旦進宮自然要坐在下首首座,也就是緊挨着丹墀臺階的位置。那麼匾額一旦掉落,的確是更容易砸到他。

楊文懷是提前算好了李成軒所坐的位置,纔會在匾額上動手腳。

可沒想到的是,李成軒緊張西嶺月更勝過緊張自己,他只是聽到橫樑上的輕響便撲過去保護對方,反而逃過了一劫。若當天西嶺月不在現場,也許李成軒還不會躲得那麼快。

衆人都想到了當天的情形。尤其是李純。他原本已忘記這件事,忘了李成軒當時的反應,此刻經過一番回憶,有些存疑之處反而變得異常清晰,令他豁然開朗。

“蠢貨!”李純收回心思,對楊文懷嗤笑一聲,“就憑區區一塊匾額,你就想要了福王的命?”

“不,奴才只是想讓福王受傷,再借着送他去太醫署的機會下手。”楊文懷招認,“如此便可把過失推到太醫署頭上,洗脫奴才的嫌疑。”

“好啊,虧得那日聖上斥責你,王爺還替你解圍。原來你竟想殺他!”西嶺月憤憤不平地道。

她這番話說得實在不是時候,語氣還十分強烈,反而更讓李純坐實了她與李成軒之間的曖昧關係。天子不禁挑了挑眉。

李成軒和裴行立也是眉峰緊蹙,表情複雜。

唯獨楊文懷當天不在殿內,不知李成軒躲過匾額的內情,口中不斷解釋着:“請聖上和王爺相信,這都不是奴才的本意。奴才也想過懸崖勒馬,可是……李錡與他背後之人心思太深,上個月他事敗之後,奴才多次受到威脅,實在是沒有回頭路了啊!”

“李錡背後之人是誰?”李成軒今夜一直惜字如金,直至此刻才問出最關鍵的一句,“是所謂的‘康興殿下’?”

“就是他。”事已至此,再否認也沒有什麼用處,楊文懷死心了,遂承認,“奴才原先也不知道他是誰,只知道李錡和去年zào fǎn的劉闢都是他的爪牙。直至李錡事敗,奴才與他失去聯繫,一個化名爲‘滕王閣主’的人主動聯繫了奴才,告知內情。”

“你別說廢話,他到底是誰?”李純聽得煩躁。

“他是……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的後人。”

太平公主的後人?楊文懷此言一出,衆人皆驚。原因無他,只因這一支早就絕後了!

早在九十四年前,太平公主與玄宗李隆基爭權失敗,被下令滅了滿門。此事在大唐根本不是秘密,當時她與二婚夫君武攸暨以及其子女後代,全部被賜予在家中自盡,是絕不可能留下後人的!

“賤奴才,你胡扯什麼?!”李純最爲驚疑,脫口喝罵。

“事到如今,奴才還有騙您的必要嗎?”楊文懷說出驚人一語,“那位康興殿下的確是當初倖存的遺孤,近百年來一直秘密地繁衍後嗣,留下這一支血脈!”

“他……他想做什麼?”李純問出這句話時,聲音已不自覺地顫抖。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其實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卻還是想要親耳確認。

只見楊文懷面色凝重,結結巴巴地回道:“他……聯合了幾個對朝廷不滿的藩鎮,想要……復辟武周王朝。”

這注定是一個無法安穩度過的年節。

時值臘月下旬,天子已經下令罷朝,百官休沐,但因突然牽扯出的“康興殿下”,重臣們均被緊急召入大明宮商議此事。

衆所周知,太平公主是高宗李治與武后唯一的掌上明珠,其所受寵信甚至多於幾位同胞兄弟;而武攸暨是武后的伯父武士讓之孫,即武后的堂侄,他在武週一朝享盡富貴,是武氏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

倘若康興殿下當真是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的後代,那麼他的身體裡便同時流淌着李、武兩家的血脈,是李唐皇室和武周王朝的血統結合!

無論武后在世時有多少功過是非,屠戮了多少李唐子孫,如今的大唐天子都不得不承認,他們必須感謝武后,感謝武后登上了皇后寶座,誕育了睿宗李旦,如此纔有了之後數代帝王的血脈傳承。

沒有人能夠否認武后對他們的影響,對於大唐所有子民而言,這僅僅維持了一朝的武周是一種強悍的存在,更是大唐建國史上永遠揮之不去的烙印!

若是別的亂臣賊子,以李純的心氣根本不會放在眼中。唯獨這位康興殿下,他若當真有心復辟武周,就憑藉他身體裡流淌着李唐的血液,他就能輕易說服一羣鬱郁不得志的李唐宗室,兵不血刃地收服人心!

第767章 賣刀第536章 組建親軍第795章 挖掘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484章 奇貨可居第599章 殺人滅口第672章 靜觀第567章 收服黃復第561章神偷之術第749章 蔓延第489章呂布回京第734章 絲綢之路第495章 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第707章 長安城破第615章 獻好第269章 我的錯?第901章 迎擊金國第255章 窗含西嶺千秋雪第239章 恐怖氣息第686章 開倉放糧第691章 催封抗命第430章 誅九族第178章 忽悠成功第587章 三國大比第552章 迷惑對手第814章 敲竹槓第685章 被扣押第842章 烏合之衆第625章 徐茂公第36章 再見李二第40章 跟老師打賭第502章 我捨不得你死第63章 一見武珝誤終身第60章 新店火爆第667章 兵分兩路第812章 覲見漢皇第436章 燈下黑第914章 甄宓入宮第640章 鐵礦第475章 削骨剔肉,情深不壽第580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56章 第一個班底第539章等第600章殺韓信第478章 亡命天涯第584章周旋第362章 投個好胎第184章 輸血第626章 合謀第639章 龍牙軍判亂第435章 武氏遺孤的身份第482章回京城第52章 甦醒過來第816章 陳平之策第98章 土豆大王第649章謀呂布第598章殺之第576章 再入朝堂第680章 震驚第330章 進宮援手第887章 面見李煜第103章 李承乾的禮物第420章 朕要你重查此案第323章 醒了第658章鄭和第268章 世子失蹤第207章 籌備醫學院第341章 你害死了我姐姐第52章 甦醒過來第521章薛丁山大戰趙子龍第625章中毒第11章 遲來的系統第731章震撼第351章 女兒家心事第316章 誘惑太大第49章 曠課了第683章 大旱第847章 會師韓信第654章 伍雲召第118章 吉利親王被遣返第695章潘太師第730章滅唐第249章 刺客案(3)第439章 後果不堪設想第205章 御花園飲酒第719章微服私訪第700章 雄闊海抗門第388章 空空兒的執念第675章 全軍覆沒第482章回京城第563章 意外第665章 援軍到了第480章 夜中孤狼第804章 擊退楚軍第49章 曠課了第159章 風箏帶來意外驚喜第664章詐降第492章 樂朋客舍第195章 秦叔寶的妥協第638章 清明
第767章 賣刀第536章 組建親軍第795章 挖掘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484章 奇貨可居第599章 殺人滅口第672章 靜觀第567章 收服黃復第561章神偷之術第749章 蔓延第489章呂布回京第734章 絲綢之路第495章 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第707章 長安城破第615章 獻好第269章 我的錯?第901章 迎擊金國第255章 窗含西嶺千秋雪第239章 恐怖氣息第686章 開倉放糧第691章 催封抗命第430章 誅九族第178章 忽悠成功第587章 三國大比第552章 迷惑對手第814章 敲竹槓第685章 被扣押第842章 烏合之衆第625章 徐茂公第36章 再見李二第40章 跟老師打賭第502章 我捨不得你死第63章 一見武珝誤終身第60章 新店火爆第667章 兵分兩路第812章 覲見漢皇第436章 燈下黑第914章 甄宓入宮第640章 鐵礦第475章 削骨剔肉,情深不壽第580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56章 第一個班底第539章等第600章殺韓信第478章 亡命天涯第584章周旋第362章 投個好胎第184章 輸血第626章 合謀第639章 龍牙軍判亂第435章 武氏遺孤的身份第482章回京城第52章 甦醒過來第816章 陳平之策第98章 土豆大王第649章謀呂布第598章殺之第576章 再入朝堂第680章 震驚第330章 進宮援手第887章 面見李煜第103章 李承乾的禮物第420章 朕要你重查此案第323章 醒了第658章鄭和第268章 世子失蹤第207章 籌備醫學院第341章 你害死了我姐姐第52章 甦醒過來第521章薛丁山大戰趙子龍第625章中毒第11章 遲來的系統第731章震撼第351章 女兒家心事第316章 誘惑太大第49章 曠課了第683章 大旱第847章 會師韓信第654章 伍雲召第118章 吉利親王被遣返第695章潘太師第730章滅唐第249章 刺客案(3)第439章 後果不堪設想第205章 御花園飲酒第719章微服私訪第700章 雄闊海抗門第388章 空空兒的執念第675章 全軍覆沒第482章回京城第563章 意外第665章 援軍到了第480章 夜中孤狼第804章 擊退楚軍第49章 曠課了第159章 風箏帶來意外驚喜第664章詐降第492章 樂朋客舍第195章 秦叔寶的妥協第638章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