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長安穩定

長安城。

三國兵馬,差不多有三十萬,直逼長安城下。

長安城內,李靖和羅藝早已經嚴陣以待。

金國這邊,領兵的是多爾袞。

當多爾袞帶着兵馬來到長安城外的時候,他整個人頓時有一直眩暈的感覺。

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高的長安城,這樣的長安城,他們完全找不到任何辦法可以攻進去啊。

他們本來就不善於攻城,如今又是這樣的城池,他們就更加的攻不進去了。

“世上怎麼會有這麼高的城牆,不可能,實在是太不可能了……”

多爾袞心裡想着,他突然想要放棄,可是都已經打到長安城來了,要他放棄,未免有點說不過去。

吐蕃和周國的情況跟多爾袞差不多。

他們在看到長安城的時候,猶豫了一下,但隨之,還是各自選了一個城門,準備攻城。

多爾袞這邊,應對的是羅藝。

“唐國小兒,若是不想被屠城,就乖乖把城門打開,投降我金國,如若不然,等我攻下長安城後,必要爾等好看。”多爾袞在下面高聲的喊着,羅藝卻只是很不屑的呵呵一笑:“真是有意思,你若有本事,就來攻下這長安城,在下面瞎嚷嚷,你真以爲我羅藝是個膽小鬼嗎,告訴你,我羅藝是從小被嚇大的,你的恐嚇對我一點用沒有。”

羅藝根本就沒把多爾袞放在眼裡,而多爾袞不被重視,心裡頓時怒氣沖天,可面對這樣的長安城,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攻城辦法,只能命人用木樁去撞門。

“給我把城門撞開。”

多爾袞一聲令下,金國的兵馬蜂擁着就衝了過來,可就在他們衝過來的時候,長安城上,頓時利箭如雨,巨石翻滾。

下面的金兵面對這些,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沒過多久,整個長安城下,一片哀嚎。

金國的兵馬是真的拿唐軍一點辦法沒有。

不過,他們還是很快衝到了城門出,開始撞擊城門。

這個辦法是攻城最有效的辦法,但也是最笨的一個辦法,只要城門撞開,他們就可以攻進長安城去了。

只是,就在金國的人撞擊城門的時候,長安城上,頓時又有巨石砸了下來,所有靠近城門的人,基本上都無法倖免。

死亡,死亡,血腥的味道很快在長安城瀰漫開來。

此時,不僅金國這邊是這個樣子,就是吐蕃和周國那邊,也使得這個樣子。

他們攻擊的不管多麼迅猛,長安城依舊穩固。

第一次的攻城就這樣結束了,三國都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反而死傷了很多人。

此後幾天,他們仍舊不停的攻城,但除了徒增傷亡外,並沒有任何效果。

這天退兵之後,三國的將領聚集在了一處。

“諸位,長安城這般牢固,我們怎麼攻打都攻之不下,你們說我們該怎麼辦纔好?”

多爾袞問了一句,吐蕃的將軍和周國的將軍相互張望,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一直這樣攻城,沒有效果不說,我們的將士也會傷亡越來越多,要我說,我們要想其他辦法才行,不能這樣一昧的攻城了。”

“我也覺得要想其他辦法才行,可要想其他什麼辦法,才能夠攻下長安城呢?”

一說到實際性的問題,他們就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多爾袞道:“辦法我倒是有一個,就是有點不地道。、”

“什麼辦法?”

“長安城周圍,可還有許多唐國百姓呢,我們把這些百姓抓來,用這些百姓來威脅長安城內的人,我就不信他們能夠看着自己的百姓被殺。”

多爾袞把這個辦法說出來後,吐蕃的將軍立馬錶示贊同。

“這個主意好,那唐國不是標榜他們多麼愛護自己的百姓嘛,我們倒要看看他們怎麼愛護自己的百姓的,如果真的愛護,他們就應該出城來,與我們一戰。”

吐蕃的將軍這樣說着的時候,周國的將軍卻是眉頭微微一凝,暗想野蠻人就是野蠻人,竟然用這般不人道的辦法。

不過,周國的將軍雖然覺得這樣做不地道,有點丟人,但他對於如何攻下長安城也沒有其他辦法,所以對於多爾袞的這個主意,他也並沒有表示反對。

三國的將軍這樣說好之後,便立馬派人去長安城夫君抓捕百姓。

這些百姓本來是不會受到牽連的,當然,有時候一些國家比較殘忍,會對百姓下手,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的。

所以長安城周圍的百姓雖然不多,但還是有的。

很快,三國的將士就抓了幾百名唐國的百姓來,這些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被抓來後,就直接被押到了長安城下。

長安城的城樓上,李靖和羅藝他們很快看到了下面的情況。

“可惡,他們竟然把我們大唐的百姓給抓了,可惡,李將軍,現如今該如何是好?”羅藝望着李靖詢問,李靖眼神之中露出了一股殺氣來,可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羅將軍,我們長安城內的兵馬,不足以與三國爲敵啊,只能等聖上回來,他們要用百姓威脅我們,我們只怕……只能辜負這些百姓了。”

慈不掌兵,既然要領兵打仗,就不能仁慈,有時候犧牲一些人,是在所難免的,李靖打仗多年,自然是不在乎區區幾百條人命的。

他更爲理智,他知道有時候,該割捨的時候,就一定要割捨,不然他們會付出更大的犧牲,而且後果不堪設想。

李靖的意思,已經告訴了羅藝,羅藝眼眸微微一凝,許久之後,才終於點了點頭。

而就在這個時候,城下的多爾袞已經高聲喊了起來。

“這些都是你唐國的百姓,他們都是無辜的,但如果你們不打開城門,與我們一戰的話,他們就會因爲你們而死。”

多爾袞說着,城樓上的將士眼神之中頓時露出了一股兇光來,他們是戰士,他們可以戰死,但百姓不行。。

“將軍,出城與他們一戰吧。”

“將軍,我們就是死,也不能讓那些百姓受苦。”“…………”

第562章神之手第288章 機關第89章 棋盤內外第456章 福王要造反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584章 挑撥離間第614章梁山泊第239章回京第167章 王大錘的執拗第654章 伍雲召第482章回京城第394章 空空兒和精精兒有麻煩第843章 魏國退兵第179章 醫宗金鑑的魅力第688章旱災第233章 父子談心第580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522章 大棚種菜第775章 禍國之人第909章 夜襲燕京第666章 十萬大軍第741章出兵大周第479章破陣第245章新政第478章排兵佈陣第583章借力第306章 李忘真不是真的第729章 解放奴隸第511章 寵妻狂魔李成軒第618章出城第380章 世子將婚第567章紅薯第394章 空空兒和精精兒有麻煩第122章 武士彠的憤怒第872章 新城的情況第592章明和周第56章 第一個班底第845章 英布之難第355章 是嫁禍嗎?第513章攻城第504章 大山洞穴塌方第245章 西嶺月(5)第910章 消息入京第917章 查明身份第388章 空空兒的執念第882章 臨安第513章攻城第559章救死扶傷第660章兵臨金陵第477章司馬懿計成第371章 再去安國寺第664章 城破第728章 奴隸殺人第879章 初見甄宓第572章自行車第682章 推恩令第211章 醫者仁心第653章殺呂布第636章聯宋滅明第672章攻打金陵第520章 李煜的野望第756章 燕國之圖第731章 狂魔軍第21章 “雪”降長安第240章何以解憂第664章詐降第595章 培植勢力第326章 孃親?第716章城破人亡第640章 鐵礦第69章 幸福很簡單第604章直逼錦城第894章 擊敗突厥第594章雲丘一戰第193章 醉仙樓第528章 殺機重重第793章 選誰好呢?第560章比文采第770章 繁華長安第479章破陣第443章 裝醉第193章 醉仙樓第210章 和姐夫拼詩第202章 武家搬家第363章 借題發揮第576章呂后的執念第60章 新店火爆第716章城破人亡第669章 由不得他第491章 武寧縣的不同尋常第49章 曠課了第132章 夜探柳三顧家第139章 最後的歇斯底里(3)第807章 陳平盜嫂第619章 香皂第106章 逼着大臣捐糧第833章 巴中之戰第603章破黃城第600章 工部尚書
第562章神之手第288章 機關第89章 棋盤內外第456章 福王要造反第792章 攻打江夏城第232章 重回弘文館第584章 挑撥離間第614章梁山泊第239章回京第167章 王大錘的執拗第654章 伍雲召第482章回京城第394章 空空兒和精精兒有麻煩第843章 魏國退兵第179章 醫宗金鑑的魅力第688章旱災第233章 父子談心第580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522章 大棚種菜第775章 禍國之人第909章 夜襲燕京第666章 十萬大軍第741章出兵大周第479章破陣第245章新政第478章排兵佈陣第583章借力第306章 李忘真不是真的第729章 解放奴隸第511章 寵妻狂魔李成軒第618章出城第380章 世子將婚第567章紅薯第394章 空空兒和精精兒有麻煩第122章 武士彠的憤怒第872章 新城的情況第592章明和周第56章 第一個班底第845章 英布之難第355章 是嫁禍嗎?第513章攻城第504章 大山洞穴塌方第245章 西嶺月(5)第910章 消息入京第917章 查明身份第388章 空空兒的執念第882章 臨安第513章攻城第559章救死扶傷第660章兵臨金陵第477章司馬懿計成第371章 再去安國寺第664章 城破第728章 奴隸殺人第879章 初見甄宓第572章自行車第682章 推恩令第211章 醫者仁心第653章殺呂布第636章聯宋滅明第672章攻打金陵第520章 李煜的野望第756章 燕國之圖第731章 狂魔軍第21章 “雪”降長安第240章何以解憂第664章詐降第595章 培植勢力第326章 孃親?第716章城破人亡第640章 鐵礦第69章 幸福很簡單第604章直逼錦城第894章 擊敗突厥第594章雲丘一戰第193章 醉仙樓第528章 殺機重重第793章 選誰好呢?第560章比文采第770章 繁華長安第479章破陣第443章 裝醉第193章 醉仙樓第210章 和姐夫拼詩第202章 武家搬家第363章 借題發揮第576章呂后的執念第60章 新店火爆第716章城破人亡第669章 由不得他第491章 武寧縣的不同尋常第49章 曠課了第132章 夜探柳三顧家第139章 最後的歇斯底里(3)第807章 陳平盜嫂第619章 香皂第106章 逼着大臣捐糧第833章 巴中之戰第603章破黃城第600章 工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