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銅鏡

若是玄清那幫人裡,有人臨時起念回返,必然能看到他們心目中的“上仙”笑得前仰後合,撫膝拍地的模樣。只可惜,那羣人實在是被嚇破了膽,這麼一段時間,已經遠去了好幾里路,便是餘慈笑得再大聲,他們也聽不見。

餘慈笑得夠了,也不再擺出那震懾羣小的威風,徑直尋了個最舒服的姿勢,倚靠在背後香案上,長劍就隨手放在一邊。

爲什麼他一開始便認定玄清是同道中人呢?因爲大騙小騙,你騙我騙,都是一路貨色。

“上仙,上仙,屁的上仙。”

餘慈對自家底細最清楚不過。他算哪門子上仙,充其量也就是和玄清差不多的修爲,再加上那些身手不弱的大漢,真被他們識破,自己又陷在包圍之中,恐怕還真是麻煩。

當然,他可以繞過此觀,或者在進門之初便直接撕破臉,在衆人形成合圍之前逃掉。但那般行事,又怎麼會像現在這樣獨佔一個避風防寒之處,隨意快活?

他放鬆心情之餘,也開始估計那玄清的真實水準。從那道清心咒上看,此人能以尋常硃砂爲引,畫符成象,得見靈應,也算是個有道行的人物,大概,已經是明竅境界的巔峰了吧。

世人修行,以氣動、長息、明竅爲“凡俗三關”。

氣動者,爲常人打熬身體,吐納導引,如此內外用功,生出氣感,有“煉精化氣”一說。

長息者,則是氣感充沛,形成內息真氣,一呼一吸之間,便有絕大力量迸發,更使氣貫全身,促成肉胎蛻變,這時凡人可壽延一甲子,活到一百五十歲。

至於明竅境界,肉身上再沒有什麼進境,但受真氣滋養,人之神魂愈發壯大,漸漸通了靈竅,有了些神奇的靈應。在此境界上,若是修爲到了,再輔以上好硃砂、桃木之類的靈引,用之以符、術、巫等法門,那些呼風喚雨,叱雷引電之類的法術,也不是用不出來。

餘慈便是如此,他通曉十幾個符籙,尋常也能以符法安心靜神、鎮邪驅疫,打幾記掌心雷也勉可爲之,但僅此而已,想來那玄清也差不多。

不過,此人是好沒膽氣,餘慈橫在膝上的長劍,本是要在形跡敗露時先發制人用的,卻沒想到直接將那廝嚇軟了腿。

也許,這玄清是吃過“上面”的苦頭?

這倒不是不可能。

如果說明竅是“凡俗三關”的最後階段,是凡俗修煉的巔峰,那麼超脫“凡俗三關”,由明竅境界再上一層,便確確實實將躍出樊籬,進入一個由特殊的人與非人組成的奇妙羣體、還有那光怪陸離的神異天地。

那羣體中人,被稱爲修士,而“引氣成符”,便是修士獨有的一項本事。

玄清識見不足,分辨不清,只以爲他是傳說中修士,便弄了個心膽俱裂,而餘慈,則是親眼見識過的……

看着篝火,餘慈漸漸入了神。赤紅的火光從眼縫中透入,擺弄它那妖異的身姿,恍惚中,火舌舔舐上身,幾乎要將五臟六腑烤熟,而他,便從這無邊火海中縱身一躍,撲向桌上,足以改變他命運的閃光處。

“得”地一聲響,餘慈猛地從回憶中醒覺,發現是自己無意識碰到了身邊那顆“妖物頭顱”,不免失笑。

妖物頭顱滾了兩下,恰好側臉對着熊熊篝火,在火光映照下,赤紅的眼珠發出詭異的光芒,恰好被餘慈看在眼中。說實話,他不喜歡這個醜陋的東西,可是,剛剛他拿這玩意兒裝模作樣的時候,卻發現此物手感甚是奇怪,感覺不像是血肉之軀,可是冰冷的肌骨外殼下,竟隱約有熱力透出來。

嗯,不妨以後研究一下。

有了收藏之心,餘慈卻還是覺得,將個不知真假的頭顱貼身收藏實在古怪,便扯了一塊布帛,在外包了兩層,這才收入袖中。

收納此物的時候,他指尖碰到了一件東西,當下又是一笑,仔細收好妖物頭顱之後,端正身體,將那物件取出。

這是一面圓形銅鏡,不過巴掌大小,外形圓而無疵,鏡面光潔,照人則鬚髮畢現。但看鏡背時,卻沒有鏡鈕,只是鏨刻陰紋,淡淡幾道,並不規則,像是隨便劃上去的。

這確是一面鏡子,餘慈卻沒把它當鏡子用。

將鏡面朝上,真氣注入後輕輕晃動,鏡面忽然閃動青光,映得他鬚髮皆碧。

他屈起食中兩指,在銅鏡映出的青光中一拈,便有朦朦光華脫離青光主體,隨指尖抹畫,在虛空中生就清晰軌跡,更引來靈光點點,如流瑩飛舞,環聚周圍。

這纔是所謂“引氣成符”的真面目。

餘慈終究沒有超脫“凡俗三關”,他畫符同樣需要靈引。只不過,玄清是靠硃砂符紙,而餘慈是用手中銅鏡代替。

他從袖中引出青光,再凌空虛畫,只要手法巧妙,很容易便能弄出不憑藉外物,即可聚集靈光的情景來。

這種裝神弄鬼,矇騙唬弄的手段,餘慈已是駕輕就熟,概因他本就是這類出身。當年他不過八九歲年紀,剛剛存思引氣,根本稱不上修爲,已在雙仙教中號稱仙童,方圓千里之內,信徒無數,受萬人膜拜,比之玄清在這荒山破廟裡充神仙,豈不高明百倍?

思及此處,他不免再度失笑,只是那笑容冷意森森,銅鏡青光如霜,如有感應。

自此北去,不知多少萬里,有千里之國,名陳。陳國有居民十萬戶,不信佛道,只篤信所謂“雙仙”。雙仙者,男仙紫雷,女仙赤陰,在陳國開宗立教,可呼風敕雷、騰雲起霧,在陳國百姓眼中,與神仙無異。

而餘慈,便是雙仙教中近侍,同樣被敬以“仙童”之名,受萬人崇敬。只是他性情與常人不同,對所謂“雙仙”並不像陳國百姓那般狂熱。近侍幾年下來,他看得更是清楚,所謂雙仙,也是血肉之軀,也有七情六慾,在有些層面,其慾望甚至比凡人還要來得強烈。

比如,怕死。

雙仙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研究所謂“長生術”,他們在陳國開宗立教的最終目的,也是爲達成長生的願望,爲此,他們可以付出一切。

正因爲如此,餘慈這些“仙童”,也不像外界看到的那麼光鮮。餘慈很清楚,所謂“仙童”,其實就是雙仙被拿來試驗各類長生術效果的。雙仙以“駐顏長生”爲誘餌,讓他們修習那些稀奇古怪的長生法門,全不顧可能的嚴重後果。

幸運點兒的如餘慈,被安排學習符法,雖然辛苦,安全性還算過得去。但那些不走運的,莫名其妙便是五臟傷損、經脈斷裂、瘋癲發狂,最後也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見。

餘慈在雙仙身邊四年多,與其並列的“仙童”便換了好幾茬。他很明白,若一直這麼過下去,那些消失無蹤的人裡,早晚要添上他的名字。

還好,他算有些運道。十三歲時的一天夜裡,雙仙似是來了仇家,只聽得寰宇劍鳴,如走雷音,偶爾餘波轟下,便是屋倒樹折,彷彿末日降臨。

在大部分人埋頭被中、聽天由命的時候,餘慈卻認定了,這是他逃出生天的最好機會。

他也是膽大包天,逃走之前,先衝進了已失火的紫雷大仙的寢宮,捲走了兩件寶物,便是此時他手上的銅鏡,還有一冊《上清聚玄星樞秘授符經》,這才趁亂衝出,易裝逃遁。

或許真有老天庇佑,之後數月,他一路躲躲藏藏,竟然逃出了陳國,遠離了雙仙教的勢力範圍,雙仙也一直沒有追殺過來。但他已經不敢在陳國周邊逗留,此後多年,他一路向南,行萬里路,見識日增,才知道天下之大,高人輩出。若目光僅拘於陳國一域,不啻於井底之蛙。

他知道了像雙仙那樣的傢伙,究竟是怎樣的人物。

雙仙也是修士。修士這個羣體,或餐霞引氣、或服餌煉丹、或求神拜祖、或尋訪洞天,當然,也有像雙仙那樣,受人香火供奉以增長修爲的,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便是通過修行逐步延長壽命,最終要達到駐世永存、長生不老的地步。

修士中也有上下強弱之分。

通神、還丹、步虛、真人、劫法、地仙。

人們用這由低至高的六大境界來劃分修士羣體。

此六個境界,與氣動、長息、明竅等“凡俗三關”並列,合爲修行九關,可是二者根本不具備可比性,從通神開始,每上一個臺階,都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更詳細的情況,餘慈也不清楚,不過他倒是知道紫雷、赤陰二仙,乃是還丹境界的高手。二人可以馭器飛天,使飛劍殺人於百里之外,有數百年壽元,駐顏長青,在常人眼中,已經很了不起,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但在他們之上,還有更爲高妙的境界。傳說修士中的強者,更是可以駕龍乘雲、翻山倒海,有諸般不可思議的大神通。

人總是這樣,見得多了,便不以爲怪。流浪一段時間後,雙仙罩在餘慈心頭的陰影便給吹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

原來他們也不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能做到的,我爲什麼不能?

於是,餘慈開始了修行,直到現在。

篝火中響起一聲爆音,打破了殿內的安靜氛圍。餘慈吁了口氣,從往事中抽身出來,輕輕摩挲着銅鏡邊緣,心頭盪漾起的,是純粹的感激。

是的,他不能不感激手中的這塊寶貝。

當初他突入紫雷大仙的寢宮,捲走這塊“照神銅鑑”,實是他今生做出的最有價值的冒險。

因爲只有真正開始修行了,才知道修行的難處。

自八歲學習存思服氣之法,再以《上清聚玄星樞秘授符經》中的符籙之道輔助,十餘年下來,也只是明竅頂峰,距離一個真正修士的基本標準——“通神”境界,還有一道難以跨越的坎。

追上甚至超越雙仙,是個很簡單的想法,但實施起來,除了一以貫之的信念,還要有超凡的膽色、無以倫比的運氣,當然,還要有難以想象的巨大消耗。

修行只是兩個字,但真正做起來,需要法門、需要丹藥、需要靈脈,單以符籙之道來說,又要靈引如上好的硃砂、符紙、信香等等全副披掛,餘慈一個流浪四方的散人,哪來這些資源?

幸好還有照神銅鑑。

這些年來,餘慈並不是只用它來裝神弄鬼。事實上,說是裝神弄鬼並不確切,銅鏡的效果可是實實在在的。

此鏡只要受真氣激發,便會映射青光,此光乃是一種上佳靈引,以之畫符,其效果比之那些硃砂、符紙還要來得厲害,而且觸手可得、隨用隨生,幾乎不會產生消耗,對身家並不富裕的餘慈來說,這比什麼靈丹妙藥都要來得實際。

餘慈之所以能夠在無人指點的情況下,靠着捲來的《上清聚玄星樞秘授符經》修煉到這種程度,倒有大半是這銅鏡的功勞。

然而這還不夠,修行之路並不是只靠一兩樣寶貝就能支撐下去,餘慈一路獨行,艱苦得很,每取得一個微小的進步,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但他還沒有氣餒,他在積極尋找迅速上進的路途,即使短時間內,一無所獲。

不知道,這回白日府用來換取蝦鬚草的“三陽符劍”,能不能作爲參考,讓他在符法一道上有所進益呢?

慢慢地思緒散開,最終歸於虛無,餘慈進了入似睡非睡的安定狀態。這時候,五臟元氣呈青、黃、赤、黑、白五色分列,有氤氳之態,逐步匯結,就在靈臺方寸之間滾動。

與之同時,腦際泥丸宮清涼之氣圓轉如珠,如一輪明月,遍灑清輝,光芒如雨,落至心間五色氣霧之上,二者之間便生出一道引力。明月懸空不動,彩雲則受力緩緩上浮,至喉間十二重樓底部力盡,又慢慢沉下,如是再三。

在此過程中,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周身竅穴,似乎都受引力牽動,與泥丸宮隱隱呼應,息息相通。慢慢的全身氣息聯成一片,無分彼此,以五臟元氣爲核心,形成更稀淡一點兒的霧氣,瀰漫全身。只有腦部,明月光芒照耀,以泥丸宮爲中心,四方四隅,九宮靜澈,不爲下方雲霧所動。

因其靜澈,故而靈敏。不知過了多久,餘慈本在杳冥恍惚之境,忽然心有感應,念頭微動,這明月彩雲的景象便自發散去,他也睜開眼睛。

這套存思法,是餘慈少時由赤陰女仙傳授,叫作“九宮月明還真妙法”,又有個名目,叫“彩雲追月”,顧名思義,就是以神爲月,以氣爲雲,存思時意使神氣交/合,摩頂貫脈,以此爲精進之途。

如此法門,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只是上手容易,路數也算中正平和。餘慈精修十二載,已達到神氣呼應的階段,開啓了靈竅,能時時以真氣滋潤神魂,算是有所成就。

只是現在他沒有心情去感嘆自家的修爲進境。因爲此時在屋外,又有些人物靠近,純憑氣味,餘慈便知道這些人並非玄清一夥,只不知其心思如何。

他將銅鏡收入袖中,長劍也握在手裡,略微調整狀態,以不變應萬變。

稍等片刻,屋外已人影綽綽,卻沒人進屋,反有有人隔着已經沒有門板的正門,敲響了門框:“裡面的朋友,我們是去天裂谷的採藥客,可方便麼?”

餘慈略籲口氣,放開劍器,隨即大笑道:“荒郊野嶺,哪有什麼先來後到,請進。”

直爽豪邁的姿態,無疑最能緩解他人的疑慮,這一夜,又熱鬧起來。

收藏和紅票,樣樣都不少。

第10章 有備無備 新交舊交(中)第62章 太虛星光 人心大勢第93章 真文靈符 神君入夢(上)第152章 黑蓮第94章 驕陽當空 飛雪落湖第71章 滅元一擊 更勝一籌(上)第152章 任君處置 真身回返(下)第130章 意存人失 心撩劍至(上)第14章 靈犀第54章 千載難逢 調香之爭(上)第59章 深瀾遠空 咒化饕餮(中)第114章 仙真入位 法則生滅(五)第252章 蜃樓遠景 長青近況(上)第22章 輕薄第211章 滄海橫流 平等封固(下)第265章 長驅直入 利刃剖心(上)第201章 上善之印 月中之城(上)第145章 回程第147章 天網第25章 神應天域 丹成五彩(中)第295章 魔神寄種 乾金殺劫(一)第57章 小樓故舊 雲舟北上(下)第165章 天道之影 進趨大羅(三)第299章 虹影掩日 天外靈光(六)第23章 三寶雲舟 次第飛訊(二)後記之三三第1章 滄江防線 東華迷途(上)第171章 無量之祭 天傾之變(中)第354章 干擾第167章 前世今生 靈光一點(下)第347章 擴散第216章 窺根見底 強勢碾壓(上)第200章 太元應化 明月照影(下)第31章 法器核心 原址異變(中)第118章 根本加持 他化魔子(上)第74章 奇香流轉 湖上飛煙(上)第113章 魔藤光矢 一隅之變(中)第30章 太淵淺探 百靈初成(上)第201章 上善之印 月中之城(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四)第211章 滄海橫流 平等封固(中)第6章 他化之具 吞海妖瓶(上)第174章 虛空禁錮 逾限之重(上)第223章 無盡寶庫 初戰告捷(上)第2章 神憎鬼厭 巫靈叢林(中)第161章 探路第176章 心煉之鎖 靈昧之火(上)後記之二四第84章 汰舊換新 壓力傳導(上)第151章 二輪第104章 聯手剿殺 若有若無(中)第184章 種液妖樹 外道入界第185章 天授加持 九符權柄第3章 鬼厭化身 鳩佔鵲巢(下)第296章 本我主宰 天人共鳴(四)第28章 山間第29章 氣度第16章 碰面第81章 夜訪第284章 奔走第15章 雙蛇之會 真名感應(中)第104章 雷君法相 拿君入甕(中)第164章 絕劍斷影 通天血途(中)第84章 汰舊換新 壓力傳導(下)第188章 無日之地 啓航之舟(上)第37章 心念之底 形神之界(中)第210章 靈綱劍鳴 故氣餘音(中)二百五十五章 打算第34章 白虎輦車 碧霄玉冊(三)第17章 天蛇九蛻 真身投影(三)第6章 隔岸紅塵 天外雲霄(上)第259章 藥園青松 步雲魯連第220章 飛車血路 只欠東風(上)第200章 太元應化 明月照影(上)第212章 玄蒼第202章 生死同參 內外互見(上)第272章 半部神通 舊人新遇第109章 噬魂第232章 無劫之位 大羅之天(上)第377章 煉器第15章 葉途第108章 重幕之後 天闕之前(下)第51章 慣養第35章 山河風動 雲上遐思(下)第106章 軸心節奏 宮墟模具(七)第254章 歸檔第102章 內外渾沌 飛車追電(下)第26章 天有二日 月出雲海(三)第29章 低劣作品 高調行事(上)第73章 援手第94章 臨時小聚 魔潮前鋒(中)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七)第136章 天遁難知 太淵在北(下)第68章 爲之未有 治之未亂(下)第291章 前赴後繼 三岔路口(下)第52章 神鬼莫測 上清遺法(下)第219章 臨時撤貨 真假消息(下)第184章 雷車神人 捆仙鎖脈第99章 節奏之分 立身之本(下)第39章 錘鍊
第10章 有備無備 新交舊交(中)第62章 太虛星光 人心大勢第93章 真文靈符 神君入夢(上)第152章 黑蓮第94章 驕陽當空 飛雪落湖第71章 滅元一擊 更勝一籌(上)第152章 任君處置 真身回返(下)第130章 意存人失 心撩劍至(上)第14章 靈犀第54章 千載難逢 調香之爭(上)第59章 深瀾遠空 咒化饕餮(中)第114章 仙真入位 法則生滅(五)第252章 蜃樓遠景 長青近況(上)第22章 輕薄第211章 滄海橫流 平等封固(下)第265章 長驅直入 利刃剖心(上)第201章 上善之印 月中之城(上)第145章 回程第147章 天網第25章 神應天域 丹成五彩(中)第295章 魔神寄種 乾金殺劫(一)第57章 小樓故舊 雲舟北上(下)第165章 天道之影 進趨大羅(三)第299章 虹影掩日 天外靈光(六)第23章 三寶雲舟 次第飛訊(二)後記之三三第1章 滄江防線 東華迷途(上)第171章 無量之祭 天傾之變(中)第354章 干擾第167章 前世今生 靈光一點(下)第347章 擴散第216章 窺根見底 強勢碾壓(上)第200章 太元應化 明月照影(下)第31章 法器核心 原址異變(中)第118章 根本加持 他化魔子(上)第74章 奇香流轉 湖上飛煙(上)第113章 魔藤光矢 一隅之變(中)第30章 太淵淺探 百靈初成(上)第201章 上善之印 月中之城(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四)第211章 滄海橫流 平等封固(中)第6章 他化之具 吞海妖瓶(上)第174章 虛空禁錮 逾限之重(上)第223章 無盡寶庫 初戰告捷(上)第2章 神憎鬼厭 巫靈叢林(中)第161章 探路第176章 心煉之鎖 靈昧之火(上)後記之二四第84章 汰舊換新 壓力傳導(上)第151章 二輪第104章 聯手剿殺 若有若無(中)第184章 種液妖樹 外道入界第185章 天授加持 九符權柄第3章 鬼厭化身 鳩佔鵲巢(下)第296章 本我主宰 天人共鳴(四)第28章 山間第29章 氣度第16章 碰面第81章 夜訪第284章 奔走第15章 雙蛇之會 真名感應(中)第104章 雷君法相 拿君入甕(中)第164章 絕劍斷影 通天血途(中)第84章 汰舊換新 壓力傳導(下)第188章 無日之地 啓航之舟(上)第37章 心念之底 形神之界(中)第210章 靈綱劍鳴 故氣餘音(中)二百五十五章 打算第34章 白虎輦車 碧霄玉冊(三)第17章 天蛇九蛻 真身投影(三)第6章 隔岸紅塵 天外雲霄(上)第259章 藥園青松 步雲魯連第220章 飛車血路 只欠東風(上)第200章 太元應化 明月照影(上)第212章 玄蒼第202章 生死同參 內外互見(上)第272章 半部神通 舊人新遇第109章 噬魂第232章 無劫之位 大羅之天(上)第377章 煉器第15章 葉途第108章 重幕之後 天闕之前(下)第51章 慣養第35章 山河風動 雲上遐思(下)第106章 軸心節奏 宮墟模具(七)第254章 歸檔第102章 內外渾沌 飛車追電(下)第26章 天有二日 月出雲海(三)第29章 低劣作品 高調行事(上)第73章 援手第94章 臨時小聚 魔潮前鋒(中)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七)第136章 天遁難知 太淵在北(下)第68章 爲之未有 治之未亂(下)第291章 前赴後繼 三岔路口(下)第52章 神鬼莫測 上清遺法(下)第219章 臨時撤貨 真假消息(下)第184章 雷車神人 捆仙鎖脈第99章 節奏之分 立身之本(下)第39章 錘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