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當年觀照 似非我輩(下)

餘慈心中莫名沉重,可清晰排列的記憶排在眼前,他還是要看的。

他看到當年的魔門修士,在黃泉夫人的支使下,沒有通過玄靈引,而是純憑計算——至少當時的魔門修士是這麼說的,悄無聲息地鎖定黃泉秘府,沒有傳出任何風聲。

相比之下,早在數年前就天下皆知的二次開啓,簡直就沒法看了。

餘慈也看到黃泉夫人在秘府開啓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將手下拋開,瞞過五嶽元靈,穿過玄符錮靈神通禁域,進入黃泉秘府的最深層。

然後,他再次看到了擺放着無歸羽客屍骸的那處大殿——上一次見到,還是剛剛在星芒蟲的記憶裡。

如果倒換一下角度,兩邊的記憶看起來大差不差。

然而,終究還是有差別的。

從黃泉夫人的視角來看,她是在關注無歸羽客的屍身……上那件玉盒。

這便是差異所在。

據魔靈的記憶,從它靈智生髮,到被人發現,一直是在大殿的某個牆角位置,很不起眼。

可如今,玉盒卻是在無歸羽客手上,更重要的是,玉盒的蓋子還打開了,顯露出盒內血漿似的特殊元質。

看到這幕情形,餘慈也是心中一動。

據趙相山的說法,這就是參羅利那轉生靈性所化。爲進一步壓制參羅利那的轉生靈性,“混元匣”裡的元質,更給煉成了某種液態法器,平時封閉在盒中,祭煉並積蓄力量,用時才瞬間開啓。

如果趙相山所言屬實,混元匣最大的功用還是爲了控制參羅利那轉生靈制,尋常不可能打開。

無歸羽客身遭魔劫,臨死之前,開啓此盒……

或許是自救吧。

借參羅利那轉世靈性所化元質,消解魔劫,這種元質,無限趨同於本源之力,又給磨消靈性,絕對是大補之物,且具備參羅利那的某些特質,若能成功攝取,對付魔劫,多少會起點兒作用。

可惜,無歸羽客失敗了。

也使得原本壓制轉世靈性的混元匣,有等於無。

算一算黃泉夫人進入秘府時間,距離無歸羽客死於魔劫之下,都有了快三劫、上萬年的時光,如果一直這麼暴露在外,還真說不定會有什麼變化。

況且……通過黃泉夫人細膩得過分的觀察視角,餘慈確信:

在本應純粹的元質之中,存在着一絲絕不應有的雜質。

也許,那是無歸羽客。

以餘慈如今的見識,幾乎可以還原當時的情形:

重傷垂死的無歸羽客開啓玉盒,面對特殊的元質,欲以神意牽引吸收,然而遭遇魔劫侵蝕的神魂,觸及元質之後,反而激發了某種異變,被倒吸進去,就此神魂絕滅,僅存的那一點兒靈明,也淹沒在元質之中。

餘慈知道自己爲何會有這樣的判斷:

實是黃泉夫人的觀察方式,實在是太過獨特細膩。

其法彷彿可以映照大千,沒有任何細節能逃過她的觀察,而且每一個細節都有特殊標識,細緻敏銳得讓人心頭髮堵。

如此周密細緻,尋常修士,洗煉陰神之後,集中精力,也能做到。

而在還丹上階,紫府元神顯化之後,更是容易。

但這般不論大小、粗細,都要弄個清楚明白,也實在很麻煩。就算人的記憶潛力無窮無盡,可垃圾信息太多的話,會使得神魂負擔沉重,遮蔽真正的靈光。

玄門向來提倡“專氣致柔,少思寡慾”,極端點講甚至是“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便由此而來。

魔門不講究這個,但役形勞神,總爲不美,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重新洗煉清理。

有些時候,遺忘是最好的方法,至不濟也要刻意埋藏起來,待長久閉關之時,再專門抽出時間,靜心梳理,自警自醒,如此方是修行的正道。

可黃泉夫人不然,餘慈發現,就算是無歸羽客屍骸所在的大殿中一塊尋常的磚石,在她眼中,也是纖毫畢現,不是特別用意,卻自然映照,存入記憶之中,實際呈現。

而對玉盒中看似一色的血紅元質,她便能察覺出極細微的差異來。

神乎其神。

但不管怎樣,這種做法,已經悖逆了爲人的常理,換個人過來,大概沒幾天就要瘋了吧……

回到黃泉夫人的記憶中。

當時黃泉夫人既然察覺到有問題,自然近前,意欲拿起玉盒察看。

可祭煉爲法器,又吸收了無歸羽客神魂的元質,在這時已經形成了某種特殊機制。

剎那間,十七道血光暴漲切割,彷彿是一隻猙獰的昆蟲,舒展節肢

按照趙相山的說法,這十七道血光,是模仿參羅利那十七道長足,自具玄妙。

而當年的黃泉夫人確實了得,這樣突然的變故,仍然被她躲過,但玉盒也被遠遠打飛出去,落在牆角,重新閉合,內外封絕。

兩邊的記憶終於重合了。

若換了旁人,現在都可以來個“法器認主”,但黃泉此後什麼也沒做。

可是,餘慈卻在記憶的結合部,尋找到了更細緻的交叉點。

那是一直渾渾噩噩的轉世靈性,靈智萌生之源。

餘慈結合剛纔從“星芒蟲”處得來的最早時期的混沌記憶,忽地明悟:

魔靈或許是受到了衝擊和刺激,莫名有了反應。好像是在……模仿?

吸收了無歸羽客的神魂,再加上黃泉夫人獨有的方式觀照,激起了參羅利那轉世靈性的反應……這就是本來絕無可能生就獨立靈智的魔靈,突破桎梏的原因?

她這是給參羅利那添堵啊!

餘慈從魔靈記憶中瞭解到,這個詭異的存在,竟懂得碧落通幽十二重天,顯然是無歸羽客的意念殘留。

無歸羽客造成的變化,黃泉夫人進一步催化……

餘慈完全不理解黃泉夫人做此事的目的,甚至不知道她究竟有沒有目的。

畢竟缺乏了關鍵的情緒和相關思慮,黃泉夫人後續如何處理,餘慈不得而知。

他只能是“跟隨”着黃泉夫人的視角,離開這處大殿,在黃泉秘府中倘佯。

出了無歸羽客的葬身之地,五嶽真形圖和玄符錮靈神通禁域,對她來說,沒有任何威脅,

五嶽真形圖的各個方位,她去過;

存放着黃泉秘府歷代修士的黑石殿堂,她去過,

埋藏着巨量法器、寶物的七座山峰,她也去過。

沒有重點,沒有目標,彷彿就是在這處秘府中散步。

莫名其妙,莫名其妙!

最後,黃泉夫人只是選了一塊空地,盤膝坐下,進入長考。

所思所想,不得而知,時間似乎再次停止流動。

餘慈耐着心思往下看,也不由“撥快”了一些時間流速,總要有三兩天的功夫,那邊再起變化。

黃泉夫人神意擴張,似乎是陽神出竅,向上升舉,又分明是受到了某種力量牽引。

頃刻間,虛空景象已大大不同。

仰頭去看,雲端九門華文煥彩,字形奇妙,其後又有重樓天宮,綿延未盡,氣象恢宏。

正是碧落天闕!

餘慈也是發怔。

人比人,氣死人。他當年手持玄靈引,還要經過幾番周折,才能見得此中玄妙,黃泉夫人只是在黃泉秘府中繞了一圈兒,沉思數日,就能做到,到底差距在哪兒呢?

更不可思議的在後面。

餘慈心念,只在九間十柱的牌坊之前而止,重樓天宮看着宏偉壯觀,難以親身體驗。

可是黃泉夫人,只是在牌坊之前停駐片刻,便是明光大放,徑直穿透了層層禁制,邁步入內。

碧落天闕內的景象,向她、也向餘慈展開。

亂花迷眼,玄妙無窮。

黃泉夫人依舊是那般記憶法,餘慈復讀都有點兒吃力,但也再次確認了,當年在東華虛空的那處天宮,確實是黃泉夫人本着碧落天闕而做。許多結構佈局,幾乎就是照搬。

源頭竟是出在這裡。

然而行不多時,前方路中,突然有一個和尚轉出來,膚色微黑,神情嚴肅,擋住前路。

“佛法無邊,不渡無緣之人。”

乍見此景,餘慈心裡就是一抽,這個和尚、這副模樣,他太熟了:

十方慈光佛……魔靈!

雖說上來就拿出“佛法”,雖說當年的黃泉夫人,已經是妙辨無礙。

然而,這頭魔靈乃是十方慈光佛斬去的心中魔念匯聚而成,具備佛陀之法力,更具備一切卑劣兇橫之惡意,哪有可能真正與人辯難?

沒說兩句,兩邊就已動手。

而這場鬥法,完全就是一邊倒。

十方慈光佛魔靈神通廣大,據餘慈觀察,最最起碼也是大劫法宗師的級數,黃泉夫人雖也是六慾天魔的實力,還是遠遠不及,過兩個照面,出竅陽神便受了重創,幾乎要被擒拿,危急時刻,竟是施展分神之法,將陽神切出部分,擋下一擊,主體藉此遁離。

也因此,從那一刻起,黃泉夫人的視角分成兩個。

一個回到黃泉秘府,一個還在碧落天闕,但迅速變得模糊起來。

黃泉夫人確實是吃了大虧,陽神主體雖然回返,然而十方慈光佛強橫神通,有枯榮輪迴之力,隨滅隨生,破損根基,連肉身都受了牽連。

而碧落天闕之上,十方慈光佛魔靈本欲將其分神滅殺,可這時候,有人下令。

十方慈光佛魔靈合什行禮:

“遵佛母法旨。”

隨即攝了這一縷分神而去,這個視角也至此中斷。

第70章 亂源第280章 時不我待 欲取先予(中)第347章 擴散第147章 五日湖祭 千載留痕(下)第35章 穢淵法力 魔域之祭(上)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九)第261章 輸贏第178章 養鳥第171章 無量之祭 天傾之變(中)第8章 奪丹鬥符 七情之妙(上)第49章 一劍滅法 一諾千金(下)第127章 下手第120章 佛緣因果 辰光殘石第149章 恐怖第4章 寶蘊第23章 懷璧其功 懷璧其罪(六)第265章 長驅直入 利刃剖心(上)第64章 鬼物兇螭 水波天宮(上)第73章 天之權柄 神之網絡(下)第248章 河上第229章 淺謀第20章 天人乘龍 萬古雲霄(中)第87章 生死妙化 魔劫大興(下)第346章 血潮第213章 一氣沖霄 三十六天第104章 雷君法相 拿君入甕(中)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完)第34章 高樓小宴 長生之難(中)第48章 九娘神威 藏靈反哺(中)第220章 飛車鬼路 只欠東風(下)第110章 妙化玉章 無主之戰(二)第145章 湖底甬道 湖上喧囂(上)第99章 節奏之分 立身之本(中)第25章 神應天域 丹成五彩(下)第95章 寶符第81章 夜訪第105章 鬼池第274章 情報販子 池魚之殃第213章 具備萬物 橫絕太空(下)第71章 目標第188章 紫煙塑形 天人法體第34章 捕鳥第33章 太元隱星 九宮魔域(中)第47章 問題第340章 一劍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五)第148章 天君舊人 造化新規(中)第344章 外域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一)第23章 懷璧其功 懷璧其罪(八)第100章 靈巫第274章 蟊賊第32章 雀兒第40章 華陽魔窟 波撼三城(中)第263章 幻緲香身 奇貨可居(上)第324章 血磨第74章 六天雷獄 自闢天地(中)第62章 幃帳激戰 連續反轉(下)第234章 洞開天門 顯化衆生(下)第26章 符器祭煉 此起彼落(中)第24章 逼宮勸退 十年之約(上)第77章 仁義買賣 解決之道(下)第232章 無劫之位 大羅之天(上)第125章 禁法秘語 教祖親至(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三)第24章 斑點第10章 有備無備 新交舊交(中)第246章 百歲之約 萬事俱備第214章 一語落凡 雛鳥觀飛第220章 飛車血路 只欠東風(上)第124章 通天第283章 廢墟之疑 拳意之限(下)第19章 塑靈劍器 虛空對衝(下)第260章 賭鬼第98章 蓮花第91章 正主第92章 紫極黃圖 生死寄託(下)第24章 高下之分 雲數之別(上)第179章 安睡第208章 緣木求魚 星空搭橋第78章 東華亂相 臨時組合(中)第158章 虛空亂流 鳩佔鵲巢第81章 封魔禁制 損毀秘道(上)第90章 內景外成 天地如一(下)第151章 真假不分 稟性難移(下)第38章 噬原魔蟲 欲染入界(續)第184章 雷車神人 捆仙鎖脈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十)第177章 寶鑑魔影 人心之極(下)第166章 大羅天網 超限之局(上)第47章 萬里遙寄 故人消息(下)第86章 符形勾神 棋形斷魂(下)第15章 雙蛇之會 真名感應(中)第143章 超拔鎖鏈 長河掠影(上)第343章 錘砧第11章 大羅之傘 人心之變(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二)第9章 靈動諸天 雙鶴之謀(中)第93章 覆盤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完)
第70章 亂源第280章 時不我待 欲取先予(中)第347章 擴散第147章 五日湖祭 千載留痕(下)第35章 穢淵法力 魔域之祭(上)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九)第261章 輸贏第178章 養鳥第171章 無量之祭 天傾之變(中)第8章 奪丹鬥符 七情之妙(上)第49章 一劍滅法 一諾千金(下)第127章 下手第120章 佛緣因果 辰光殘石第149章 恐怖第4章 寶蘊第23章 懷璧其功 懷璧其罪(六)第265章 長驅直入 利刃剖心(上)第64章 鬼物兇螭 水波天宮(上)第73章 天之權柄 神之網絡(下)第248章 河上第229章 淺謀第20章 天人乘龍 萬古雲霄(中)第87章 生死妙化 魔劫大興(下)第346章 血潮第213章 一氣沖霄 三十六天第104章 雷君法相 拿君入甕(中)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完)第34章 高樓小宴 長生之難(中)第48章 九娘神威 藏靈反哺(中)第220章 飛車鬼路 只欠東風(下)第110章 妙化玉章 無主之戰(二)第145章 湖底甬道 湖上喧囂(上)第99章 節奏之分 立身之本(中)第25章 神應天域 丹成五彩(下)第95章 寶符第81章 夜訪第105章 鬼池第274章 情報販子 池魚之殃第213章 具備萬物 橫絕太空(下)第71章 目標第188章 紫煙塑形 天人法體第34章 捕鳥第33章 太元隱星 九宮魔域(中)第47章 問題第340章 一劍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五)第148章 天君舊人 造化新規(中)第344章 外域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一)第23章 懷璧其功 懷璧其罪(八)第100章 靈巫第274章 蟊賊第32章 雀兒第40章 華陽魔窟 波撼三城(中)第263章 幻緲香身 奇貨可居(上)第324章 血磨第74章 六天雷獄 自闢天地(中)第62章 幃帳激戰 連續反轉(下)第234章 洞開天門 顯化衆生(下)第26章 符器祭煉 此起彼落(中)第24章 逼宮勸退 十年之約(上)第77章 仁義買賣 解決之道(下)第232章 無劫之位 大羅之天(上)第125章 禁法秘語 教祖親至(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三)第24章 斑點第10章 有備無備 新交舊交(中)第246章 百歲之約 萬事俱備第214章 一語落凡 雛鳥觀飛第220章 飛車血路 只欠東風(上)第124章 通天第283章 廢墟之疑 拳意之限(下)第19章 塑靈劍器 虛空對衝(下)第260章 賭鬼第98章 蓮花第91章 正主第92章 紫極黃圖 生死寄託(下)第24章 高下之分 雲數之別(上)第179章 安睡第208章 緣木求魚 星空搭橋第78章 東華亂相 臨時組合(中)第158章 虛空亂流 鳩佔鵲巢第81章 封魔禁制 損毀秘道(上)第90章 內景外成 天地如一(下)第151章 真假不分 稟性難移(下)第38章 噬原魔蟲 欲染入界(續)第184章 雷車神人 捆仙鎖脈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十)第177章 寶鑑魔影 人心之極(下)第166章 大羅天網 超限之局(上)第47章 萬里遙寄 故人消息(下)第86章 符形勾神 棋形斷魂(下)第15章 雙蛇之會 真名感應(中)第143章 超拔鎖鏈 長河掠影(上)第343章 錘砧第11章 大羅之傘 人心之變(上)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二)第9章 靈動諸天 雙鶴之謀(中)第93章 覆盤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