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何物爲稀 何者爲貴(下)

《天府玄微通真九度經》。

熟悉的名字讓餘慈有些恍惚,除了故時的感念,清晰如在眼前的記憶也翻騰起來,化成一個面目激動以至於扭曲的胖子,周圍的背景倒是模糊了,只有胖子在那兒脣舌翻動,喋喋不休。

其實,餘慈與記憶中此人的交情,也不過泛泛,以至於愣了一愣,纔想起他的名字:

“黎洪。”

“什麼?”

這回輪到花娘子不明白了。

餘慈看她一眼,將心中翻起的情緒壓下,平淡迴應:“九度經上承天地,書以神文,除非地仙人物,莫能解讀。只有從中引申出來的《九度真文煉形篇》,纔是宗門修士修行的憑依,故曰世間修行法門,最珍貴者莫過於度劫秘法,那是一個宗門能否成就地仙大神通的根本。”

花娘子頷首笑道:“正是如此,道友終於理順了。”

“拾人牙慧而已。”

對餘慈莫名其妙的言語,花娘子已經很適應了,也不費心多想,續道:“關鍵就在於度劫秘法,便在是大宗門閥裡,不管是八景宮的《太上元皇洞神真解》、《無量高虛含元真解》、《元景圓明神光真解》三大秘法真解;還是初有庵號稱的“十萬八千法門”,又或是魔門各分支的秘傳,只有這些度劫秘法,纔是真正給人修煉的法門。

“像《三洞真經》、《大藏經》、《太元天魔根本經》等,只是地仙大能用來參詳比對之物而已。”

“貴教的《三際經》,其實也是度劫秘法了?”

“正是如此。但本教法門的玄妙也在於此,一分爲三,便是度劫秘法,三化爲一,則是無上真經,當然,這也是特例。”

餘慈點點頭,表示理解,忽然又問:“把真經供着,專修度劫秘法,是何故?

餘慈問起,並不是腦子糊塗,忘記了前面自己的回答,而是去詢問更深層的原因。

花娘子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度劫秘法是專供長生中人修行之用,而修士一入長生,修行就截然不同。道友可知是何道理?”

餘慈當然知道,這是因爲長生真人與天地法則共生之故。

長生之後,每一次境界的提升,都必須經過天地法則意志的認同,更確切地講,是要達成妥協,唯有劍修例外。

花娘子繼續道:“世人都道度劫秘法高妙,羨慕大宗門閥弟子可免三災,爲之自怨自艾,殊不知,度劫有度劫的好處,避劫有避劫的壞處,只看能否解悟其中奧妙。”

這一條和餘慈所知就有些差別了,不過當初東海上與海宏等人探討,議論到此事時,對方欣羨嚮往之情,確實是溢於言表。

他就拿出當時學來的知識:“不是道基不完備之故嗎?”

“何謂道基?世人都道成道之基,但我想,餘道友或有些不同的見地。”

我哪有什麼見地……

一念至此,餘慈卻是若有所悟:也對,其實他真有些感想的。

從天地法則體系可知,修行其實就是一個整合相關衍生法則,尋覓最根本法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只能境界提升,法則的困縛就越來越少,距離根本法則越來越近。

修士總是在一套最適合其目前境界的天地法則包裹下,和老天爺角力、妥協,謀求一個更合適的章程,一點點獲得“自由”。

若由此來看,所謂道基,就應該就是與根本法則緊密相關的某種組合吧,可以作爲“道標”和“地圖”,幫助修士梳理脈絡。只是最終顯化成各種不同的形態而已,如玄門金丹、釋教舍利之類。

擁有一個好的“道基”,才能與根本法則形成更緊密的聯繫,少走彎路。

便以餘慈本人爲例子,現在來看,他的道基應該是以生死符爲基礎,衍生完整的天垣本命金符,直指生死存滅的法則真諦,而心內虛空則爲其闡發,至於劍意、魔功等,都在外圍,只不過是以生死真意貫之,不曾離棄衝突罷了。

但真到真身轟破劫關,成就長生之後,如何處理,也是個需要仔細研究的問題。

想到這裡,他隱隱約約就知道,自己將來的修行的要點了。

雖然餘慈沒有說話,花娘子卻是當他已經明白——一位明辨天地法則體系,抓取生死法則爲己用的人物,若說連這個都不明白,簡直就是笑話。

她徑直說了下去:“長生之修行,爲生靈與天地之共生也。既然不是一方獨爲之事,修行之中,又豈能不照顧天地之法度?只是,天道常變易,運數杳難尋……”

她往鬼厭處瞥了一下,做了個隱隱的恭維,因爲這正是鬼厭成就六慾天魔時,高歌而去的唱詞。

“當知天地常有而法不常有,極端而言,唯道恆存,天地亦有其所限、所毀、所亡之時。道友可曾前往域外,遙觀星空深處,某處與我等真界一般的大世界毀滅、化生之景麼?”

餘慈一時心馳神往,卻只能道:“不曾見。”

“那定要去見一見,方不負此生。”

“像真界一般的大世界,幾無邊際,在時光浸染之下,都可能毀滅掉,而真界之中,看似日升月落,天然之法理,其實在數劫以來,也有變化。如今日月更替的長度,較三劫之前,已經長了七瞬,雖是微小,但不可不知,不可不察。日月更替已生變化,相應的天地之法度,難道就沒有變化了嗎?”

“……”

餘慈忍不住擡頭去看天空,只是劫雲封閉天穹,難見星月,便是見了,他又怎麼和三劫之前比對?

不過他相信,花娘子不會拿此事欺他。

“道者,恆也;天地者,長也;法者,時也。天長地久而難恆存,一時之法,豈可常哉?天地之法變易,修行之法又如何?”

餘慈深吸口氣:“自然是要變的。”

“不錯,正是此理!”

花娘子笑容不改,言語更是輕描淡寫,可所言之事,卻是愈地驚心動魄:“由此可知,道友《天府玄微通真九度經》‘書以神文’,是沒錯的;但若說是‘上承天地’卻是大錯特錯,除非將那‘天地’理解爲‘大道’之義,方纔說得過去。

“那各門閥大宗的經籍法典,其實都是轉呈‘大道’之妙,非尋常文字所能描繪,故以神文載之。至於度劫秘法,就是在這神文篇章的基礎上,據天地之法度,闡釋而成。

“每過一次天地大劫,天地的運行法度,都要有所變化,各類度劫秘法,也都要修改增益,有時甚至要全盤推翻,一步一證,不使之與新法脫節,纔是正道。

“四大門閥,算不算此界最頂尖?可除了論劍軒情況特殊,自有其獨有的感應、證驗法門外,魔門有太元隱星執天魔無量法;玄門有紫微、六壬、太乙、天演等術;佛門亦有大智慧法門。數劫以來,其各部體系修改至少在五次以上,縱然每次都是微調,積累起來,也相當可觀。

“但世間一些宗門,奉其千百世之秘法如圭臬,敬若神明,固步不前,殊不知一場天地大劫,便是諸法常新,以舊之窠臼,解析新法,何其愚耶?緣木求魚、刻舟求劍、削足適履等喻,就是專爲此等人而設!”

她話中沒有留下半分情面,自然有傲然之意橫出,有居高臨下,俯瞰世間萬物的睥睨氣概。

但很快,她便用盈盈的笑容沖淡了這些,又拿着餘慈舉例子:“道友出身離塵宗,當知宗門內有實證一部,由我看來,倒真是不凡不俗之舉,尤其是近年來,他們竟然還做成一件大事……”

餘慈抿起嘴脣,心中已有認識:不錯,離塵宗目前多了一部推衍之法。

按照花娘子的理論,度劫秘法應該是各宗根本典籍在不同天地法則背景下的不同闡釋,是鮮魚活物,卻不是漁獵之術。

每一次天地大劫,天地法則體系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由此這種改變,修士的修行法門不管再怎麼精妙上乘,也要隨之調整,不然就有行差踏錯的可能。

而做出這種調整的關鍵,就在於推衍之法。

度劫秘法只是“一時之用”,而推衍之法纔是與宗門根本典籍一般,萬世不易的妙術。

其義甚明,而餘慈這樣能夠明辨天地法則體系的人,聽來更覺得真切實際。

花娘子又道:“離塵宗缺那推衍之法,其實也正常,除四大門閥之外,具備推衍法門的宗門,不超過五家;而整個真界,算上血獄鬼府,真正上乘的推衍妙術,甚至不會超過十部,由此可知其珍稀程度。”

至此她才把話題轉回來:“魔門的太元隱星執天魔無量法,固然是第一等的推衍妙術,但對修習之人要求太高,據我所知,除地火魔宮、東陽正教、魔門西支各有一人外,其餘各支,都有欠缺,近年來已經受到了些影響。

“觀碧落通幽十二重天的推衍進程、變化,若其中真合了一套推衍之術,又與魔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他們又怎能放過?

“對了,這些年來,東華山也出了一部《太初玉書真解》,是陸沉、黃泉夫人編修而成,雖是單爲闡釋《太初玉書》的度劫秘法,其中或許也有推衍法門——完整的度劫秘法,本就應該合入相應的推衍之術,只不過這類法門要求太高,既要通曉、明辨天地運行的法度規則,又極耗時間精神,不是大宗門閥,很難支撐得起,極易失傳罷了。”

聽她講解這些,餘慈只覺得大開眼界,思路也爲之拓展開來,大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不,百年書的感覺。

可他也奇怪,說得這麼詳細,連碧落通幽十二重天和《太初玉書真解》的價值、奧妙都點出來,不怕餘慈一門心思盯上陸素華,吃個獨食,連口湯也不分出去?

坦白講,餘慈確實抱有類似的心思。

他甚至已經開始揣摩,怎樣才能避開大黑天通過生死法則緊扣的感應——仔細想想,那並不是無解。

圍繞生死存滅法則,餘慈和大黑天佛母菩薩的情況,就像是蒙上眼睛,在一幅布障的兩邊。

當他們同時接觸、但並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時,能否感應到對方,在於他們的“力度”和“距離”。如果催動法則的力量很弱,彼此的“距離”也遠,無法察知是可能的——就像餘慈在東海的時候。

但當他們知道彼此存在,又同時接觸時,只要細心一些,總能感受到“布障”的細微晃動。

當然,若有一方乾脆什麼都不碰,或者是碰了卻保持相對的靜止,對方想找到他,也會非常困難。

如果徹底翻臉,最多今後運用生死法則時,小心一些就好。

反正他現在還沒有撬動法則的修爲,就是死魔神通,也不過就是該法則的衍生品,屬於橫節支流,非是主幹……

念頭至此,已經是相當深入了,只需一個刺激,那事情他絕對做得出來,反正這些年積怨已深,能給黑天教添堵的話,他可沒有半點兒心理障礙。

花娘子肯定也有一些感應,可至少在表面上,她依舊是從容淡定:

“道友既然到了這個層次,就應該知曉,推衍之術,也有上、下乘之別,其間推衍效率,相去何止天壤?一個選擇不慎,就是幾百、幾千年的差距……本教的推衍之術,名曰‘無歧妙解’。

“其源於佛門心經,又經兩位大人數劫以來增修完善,不敢說比得過各大門閥,卻在‘真幻’、‘生死’兩處根本法則衍化上,別出機杼,想來足以讓道友滿意。”

這就是花娘子的底牌嗎?

餘慈心中終有定論,但目前還不是攤牌的時候,只微微一笑,正要說話,卻聽女修又道:“除了‘無歧妙解’以外,本教還願附贈一份禮品,想來道友亦會滿意。”

什麼禮品?

餘慈一怔之際,他們所立的山峰倏然動盪。

中午漏算了保底一更,就塞到這大章裡了。

此章是感謝觀察員書友的大額捧場。

第25章 神應天域 丹成五彩(中)第45章 攪局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第51章 所得所失 其志其欲(三)第270章 虛緲天宮 劍魔雙影(上)第31章 法器核心 原址異變(上)第32章 八景巨擘 後聖真名(下)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六)第224章 穩坐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四)第342章 袁望第150章 快刀第6章 他化之具 吞海妖瓶(下)第二百七十六章第321章 厲害第352章 點火第75章 影爆第277章 化身真身 天府地府(下)第34章 白虎輦車 碧霄玉冊(三)第296章 本我主宰 天人共鳴(三)第253章 歲寒凋零 華嚴夜宴(下)第126章 暗存殺局 誤中副車(下)第11章 神魔法力 玄武帝君(四)第290章 種子第240章 俱滅第238章 追源溯流 藏洗日月(上)第96章 尋蹤覓跡 天魔之場(中)第23章 三寶雲舟 次第飛訊(五)第93章 真文靈符 神君入夢(五)第344章 外域第75章 救難第111章 華陽神戰 生死魔國(上)第12章 神第50章 分心第170章 高空第153章 問劍第6章 他化之具 吞海妖瓶(上)第222章 三華寶鼎 堅定立場(上)第255章 釣翁香餌 亂線纏勾(下)第110章 妙化玉章 無主之戰(十二)第59章 深瀾遠空 咒化饕餮(下)第27章 東海迷霧 海鷗影響(上)第71章 崩弦破局 罪魁禍首(下)第148章 吞噬第285章 寄情親疏 寄元魂玉(下)第46章 超拔之妙 急轉直下(上)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七)第152章 授劍第93章 真文靈符 神君入夢(上)第287章 魔靈尋蹤 人形天劫(中)第294章 魔樹異種 天劫亂象(五)二百六十四章 請教第135章 錦帕第95章 雨魔雲下 初步共識(上)第293章 不通第322章 洗質第17章 道兵之力 瀝血之途(中)第76章 吞天奇志 化育雷池(下)第218章 九幽原主 第二神通(下)第106章 軸心節奏 宮墟模具(中)第34章 高樓小宴 長生之難(下)第36章 青狼之死 似曾相識(下)第134章 重洗寶鏡 法貫天地(下)第五十三章第181章 衆生所欲 魔種化生第38章 池魚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四)第57章 怒傾海嶽 百幡如林(中)第23章 懷璧其功 懷璧其罪(四)第173章 星宿熔爐 鑑照魔影第65章 噬魂第232章 化蛇第82章 師承之秘 心池合擊(下)第392章 表態第148章 天君舊人 造化新規(下)第132章 加法減法 勝法敗法(下)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五)第75章 諸天血戰 星鎖輪迴(四)第388章 時間第88章 亂世盛景 不回之願(五)第209章 天人相搏 驚鴻一現(上)第41章 興災起劫 合理置換(完)第231章 開門迎客 無上神通(下)第43章 五通欲染 絕善之謀第404章 擔子第149章 造化陰陽 人心所向(中)第206章 身與道合 心照魔淵(下)第154章 鬼相第43章 五通欲染 絕善之謀第93章 覆盤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中)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七)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十)第194章 定居豐都 九煙開府(下)第18章 獠牙之利 心變之奇(中)第107章 魔雲蓋頂 銅鏡迷蹤(中)第39章 棋盤棋手 推衍之爭(上)第154章 爲王前驅 貫穿南北(中)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六)第18章 巫法神通 兩路並進
第25章 神應天域 丹成五彩(中)第45章 攪局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第51章 所得所失 其志其欲(三)第270章 虛緲天宮 劍魔雙影(上)第31章 法器核心 原址異變(上)第32章 八景巨擘 後聖真名(下)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六)第224章 穩坐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十四)第342章 袁望第150章 快刀第6章 他化之具 吞海妖瓶(下)第二百七十六章第321章 厲害第352章 點火第75章 影爆第277章 化身真身 天府地府(下)第34章 白虎輦車 碧霄玉冊(三)第296章 本我主宰 天人共鳴(三)第253章 歲寒凋零 華嚴夜宴(下)第126章 暗存殺局 誤中副車(下)第11章 神魔法力 玄武帝君(四)第290章 種子第240章 俱滅第238章 追源溯流 藏洗日月(上)第96章 尋蹤覓跡 天魔之場(中)第23章 三寶雲舟 次第飛訊(五)第93章 真文靈符 神君入夢(五)第344章 外域第75章 救難第111章 華陽神戰 生死魔國(上)第12章 神第50章 分心第170章 高空第153章 問劍第6章 他化之具 吞海妖瓶(上)第222章 三華寶鼎 堅定立場(上)第255章 釣翁香餌 亂線纏勾(下)第110章 妙化玉章 無主之戰(十二)第59章 深瀾遠空 咒化饕餮(下)第27章 東海迷霧 海鷗影響(上)第71章 崩弦破局 罪魁禍首(下)第148章 吞噬第285章 寄情親疏 寄元魂玉(下)第46章 超拔之妙 急轉直下(上)第21章 天亡人亡 東海血染(七)第152章 授劍第93章 真文靈符 神君入夢(上)第287章 魔靈尋蹤 人形天劫(中)第294章 魔樹異種 天劫亂象(五)二百六十四章 請教第135章 錦帕第95章 雨魔雲下 初步共識(上)第293章 不通第322章 洗質第17章 道兵之力 瀝血之途(中)第76章 吞天奇志 化育雷池(下)第218章 九幽原主 第二神通(下)第106章 軸心節奏 宮墟模具(中)第34章 高樓小宴 長生之難(下)第36章 青狼之死 似曾相識(下)第134章 重洗寶鏡 法貫天地(下)第五十三章第181章 衆生所欲 魔種化生第38章 池魚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四)第57章 怒傾海嶽 百幡如林(中)第23章 懷璧其功 懷璧其罪(四)第173章 星宿熔爐 鑑照魔影第65章 噬魂第232章 化蛇第82章 師承之秘 心池合擊(下)第392章 表態第148章 天君舊人 造化新規(下)第132章 加法減法 勝法敗法(下)第300章 十息之戰 萬載之爭(五)第75章 諸天血戰 星鎖輪迴(四)第388章 時間第88章 亂世盛景 不回之願(五)第209章 天人相搏 驚鴻一現(上)第41章 興災起劫 合理置換(完)第231章 開門迎客 無上神通(下)第43章 五通欲染 絕善之謀第404章 擔子第149章 造化陰陽 人心所向(中)第206章 身與道合 心照魔淵(下)第154章 鬼相第43章 五通欲染 絕善之謀第93章 覆盤第116章 心魔互鎖 前移一線(中)第100章 諸天諸峰 畫幅長卷(七)第111章 天闕魔影 掌中神明(十)第194章 定居豐都 九煙開府(下)第18章 獠牙之利 心變之奇(中)第107章 魔雲蓋頂 銅鏡迷蹤(中)第39章 棋盤棋手 推衍之爭(上)第154章 爲王前驅 貫穿南北(中)第22章 擎山跨海 劍破絕關(十六)第18章 巫法神通 兩路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