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1章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 帝王之怒

武德殿內,勞累一天的李承乾沐浴更衣之後用過午膳,正與皇后蘇氏坐在一處說話,便聽得內侍前來通稟,說是河間郡王李孝恭與韓王李元嘉聯袂覲見。

李承乾便知道必然是攸關宗室之事,忙讓內侍將人引領入宮。

皇后蘇氏將茶水、糕點擺放在案几上,然後告退回避。

看着皇后即便生育兒女之後依舊纖細窈窕、風姿翩翩的背影,李承乾婆娑着下巴若有所思,皇后好像只有在房俊入宮之時纔會出面接見,餘者一概不見,即便宗室諸王亦是如此……

內侍奉上香茗,李承乾與李孝恭、李元嘉對坐在靠窗的地席上,笑問道:“這個時候入宮,不知兩位叔王有何要事?”

與太宗皇帝一樣,李承乾也不喜歡擺皇帝架子,臣子私下覲見之時大多這般相對而坐、侃侃而談,更別說是兩位位高權重堪稱宗室柱石的叔王。

李孝恭與李元嘉互視一眼,後者恭聲道:“啓稟陛下,宗室之內最近有些不大安靖,但也只是略有波瀾,尚不能確認,不宜讓‘百騎司’介入,否則必然導致一片糜爛,皇權根基不穩。吾等自當與‘百騎司’一同仔細甄別、小心查證,但陛下也要心有準備,萬不可被悖逆之賊有機可乘。”

李承乾也明白過來,大抵是宗室之內有人暗中搞事情,但宗正寺也只覺察到蛛絲馬跡,非但沒有實證,甚至連到底是誰都搞不清楚,如若貿然讓“百騎司”介入調查,卻又可能牽連甚廣,動搖皇權根基。

明白歸明白,他心中依舊難免憤懣不解:“既然宗室之內與關隴、晉王牽連這不知凡幾,那麼宗室還是皇權的基石嗎?”

現在觀之,本應作爲維繫皇權最爲堅實的力量,宗室反倒成爲皇權的掣肘,最大的隱患……

李孝恭、李元嘉兩人聽聞此言,惶恐不安,後者忙道:“陛下息怒,此事畢竟尚無證據,一旦大規模偵查非但不能揪出陰謀之人,反而使其早早察覺,進而隱藏得愈深。”

李承乾面色難看,怒道:“難道朕就在這太極宮內時時刻刻預防逆賊之謀害,搞得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淪爲天下笑柄?”

李孝恭對皇帝的反應大爲頭痛,手掌向下壓了壓,低聲道:“陛下,稍安勿躁!風險固然是有些,但畢竟當下最爲重要的便是確保政局穩定,先是太宗皇帝傾舉國之力東征,繼而連場大戰,帝國元氣幾乎消耗一空,天下各地的門閥更是受創嚴重,雖然實力削弱,實則各個風聲鶴唳,稍有風吹草動便容易受人蠱惑、走入極端,萬一有哪個不管不顧的豎起反旗,極有可能導致烽煙處處、神州板蕩。”

李承乾自然懂得這個道理,卻依舊怒氣難消,冷聲道:“所以朕就要顧全大局,卻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李孝恭默然。

李元嘉也不知如何勸說,只能苦口婆心道:“只需讓‘百騎司’負責陛下之飲食就寢,想來並無太大問題。”

還是那句話,李唐皇室本身便是關隴門閥之一,與其餘關隴門閥的聯繫太深,彼此之間的糾葛甚至可以上溯至百年前,正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分辨誰是誰的人,任何人的背後都有可能牽扯幾家甚至多家的利益。

如此情況之下,就算將太極宮內的宮人、內侍、禁衛全部清洗一遍,換上來的人也未必對皇帝十足忠誠。

總不能全天下的徵調人手充入太極宮吧?

那樣更危險……

李承乾滿色如鐵,滿是憤懣,擺擺手道:“既然如此,又何必徵詢朕的意思呢?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喏。”

兩人告退。

武德殿外,寒風瑟瑟,兩人一先一後自承天門走出太極宮,登車之前,李元嘉低聲說了一句:“陛下這性情……似乎有些暴躁。”

李孝恭看了他一眼,緩緩道:“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卻還要冒着隨時被人刺殺投毒之風險,怕是任誰都心生怒氣、驚懼難安,倒也是人之常情。”

李元嘉點點頭:“但願如此,王兄,請。”

李孝恭在不多言,先行登車離去。

李元嘉回頭瞅了瞅倉促建成卻依舊留有戰火餘痕的承天門,心底隱憂重重,嘆息一聲,轉身登車而去。

*****

芙蓉園。

叛軍攻入長安之後雖然禍害了諸多裡坊,但大多都是臨近朱雀大街較爲繁華的裡坊,似芙蓉園這等固然風景秀麗、殿宇連綿卻缺乏商賈、府邸的所在,叛軍並不屑於理會,故而未曾遭受兵災。

飄飄灑灑的雪花簌簌落下,劃過廊下宮燈的光暈,透着紛亂悽美之感。

二樓臥房之內,牀榻之上,男女裹着厚被相擁而臥。

熱情退卻,便是這般相擁而臥、喁喁私語,才最能心心相印、坦誠交融……

“天命難違,金髮敏自掘墳墓怨得誰來?你們新羅人都說他是一代人傑,他自己也當了真,以爲定能做出一番驚世駭俗的不世功業,殊不知區區新羅一隅之地,所謂的人傑放在大唐這樣的泱泱大國又算的了什麼呢?縱然不至於泯然衆人,也不過是中人之姿,卻奢望能夠以刺殺陛下的方式換取晉王扶持他復國……殊不知,就算他僥倖成功,晉王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爲李承乾復仇,金氏王族一個都活不了,還會牽累於你。”

將善德女王摟在懷中,感受着這位女王陛下消瘦許多的胴體,房俊輕聲細語的寬慰開解。

金髮敏在武德殿欲刺王殺駕,被當場擊殺,與其麾下三千花郎全部身死、無一存活,這件事給予善德女王極大的打擊。花郎是從新羅貴族之中挑選,各個血脈純淨、身份高貴、聰明勇敢,這是新羅最後的血脈,卻一朝葬送在太極宮內。

善德女王雖然從未有復國之念,卻也不願見到新羅最後的血脈就這樣消散在眼前,她之所以背棄祖宗願意內附大唐,且以女王之尊前來長安爲質,不就是爲了能夠保存新羅以及金氏王族最後一點骨血?

然而現在一切希望全部葬送,可謂心灰意懶、絕望崩潰。

這從剛纔猛烈衝擊之下依舊冷淡的反應便可看出……

聽聞房俊在耳畔柔聲細語的勸慰,善德女王側身伏在男人寬闊的胸膛之上,雪白的手臂攬住男人的脖子,幽幽一嘆,聲音如泣如訴:“那孩子怎麼那麼傻呢?我已經警告他好多次,新羅已經不可能復國了,還不如好生融入大唐好好的活下去,總要給金氏王族留存一線血脈,他卻執意不從,終於走上絕路……”

兩滴清淚滴落在房俊胸膛之上,微微泛涼。

房俊一隻手從她頸下穿過婆娑着圓潤的肩頭,笑道:“怎就血脈斷絕了?我若是加把勁,陛下你也配合着,總能誕下子嗣,或許承襲金氏骨血也說不定。”

善德女王的聲音哽噎:“你不行的。”

房俊眉毛一挑,感受受到冒犯:“我什麼不行?難道每一次率先求饒的不都是陛下你?”

“我不是那個意思,不是那個不行……而是你非新羅王族,咱們縱然有了孩子也非是聖骨,算不得新羅的血脈傳承……”

新羅的統治者爲三姓王族、六姓貴族,國王總是在這三姓之內流轉,而這三姓相互通婚也就是新羅法理上的統治者——聖骨,如果王族與貴族通婚則血脈混雜,便要降下一等爲真骨,那對於新羅的統治者來說血脈已經不純了。

連六姓貴族都算是血脈混雜,何況房俊一個唐人?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混血”可不是什麼好話……

房俊不以爲然,“且”了一聲:“屁大點個地方,連祖宗都追溯不明白,也不知哪兒來的那麼多規矩?天下之大,有德者居之,總是論血脈有個甚用?總是在這幾姓裡通婚,長久下去都是近親,生下的孩子全都癡傻孽呆,還不是等着亡國被外人篡位?”

單論血脈之純,誰還能純得過“萬世一系”的倭皇?人家那乾脆就兄長娶妹妹、侄女嫁叔叔,攪來攪去全攪成了弱智,然後在某一個時期弱智沒了,蹦出來幾個聰明的,卻也不想想若總是血脈純正怎麼可能生出精明的?

人家倭人也知道時間長了就得偷偷換換血,偏偏一些蠢貨不知道……

這話已經涉及新羅的血脈傳承,即便如今新羅已滅、金氏王族的血脈也斷,卻還是觸及了善德女王心中的底線,哼了一聲,從房俊懷抱之中掙脫翻過身去,錦被褶皺,留給他一個雪白美好的脊背。

房俊嚥了口唾沫,從後欺上,鎮壓了女王陛下的劇烈反抗,開始發動進攻……

……

翌日清晨,房俊神清氣爽的起牀,在女王陛下冷着臉顯得餘怒未消的服侍之下穿好衣裳,洗漱之後用過早膳,推門走了出去。

一夜大雪依舊未停,平素風景秀美的芙蓉園銀裝素裹、冰雕雪砌,分外增添了幾分清冷純潔,親兵早已在門外集結,房俊翻身上馬,在數十親兵簇擁之下縱馬疾馳,一路由南至北貫穿大半個長安城,由芳林門出城,折而抵達玄武門外。

固然白雪滿天、連不遠處的玄武門都蒙上一層雪白,偌大的軍營之內依舊鼓角連天,一隊隊兵卒頂風冒雨演練戰陣,士氣高昂、殺氣騰騰。

第四百八十三章 感恩戴德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民如水,來勢洶涌浪滔天地(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抄襲要殺頭!第四百零二章 鬧,也得有技巧(上)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費盡脣舌第一百七十二章 道德淪喪?第三百五十一章 醫術的代溝第七百二十四章 民族傳承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引導向善第兩千七十四章 魏王問計第三千一百一十章 忠君?忠國?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青蒿素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蘇我入鹿之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說客第六百六十六章 君與臣第三千五十二章 後繼無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誣陷第四百六十九章 豐碩成果第六百零三章 難上加難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房俊去哪兒了?第九百七十四章 謀定後動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有事啓奏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兩千二十三章 穩坐中軍第七百三十六章 神的姓氏(萬字依舊,求月票)第4553章 培養嫡系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乘勝追擊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慾壑難填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心懷鬼胎第三千一百三十一章 沿河攔阻第四百一十一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天街踏盡公卿骨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農家的希望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轟動長安第四百七十章 充當說客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擺上檯面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 生死狙殺第三百章 誓死不退!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不知死活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戰略第九百五十四章 血火戰場第八十一章 品鑑會(中)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我保證第六百四十三章 人情與利益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拉攏李績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青蒿素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霸權主義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人心向背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貨幣改革,金本位制第五百九十五章 好事上門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指點迷津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無賴第兩千三十七章 帝王心思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遭受羞辱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我不惹事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扼守咽喉第兩千一十二章 離間之計第七百二十六章 放炮接神第二十九章 聯姻與勸諫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御書房內,君臣奏對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延時引信第九百五十三章 奉旨打劫?【求票!】第九百七十章 隱患重重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甕中之鱉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秦晉之好第4282章 利之所至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平生讀書,數十萬字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天上掉餡兒餅第五百三十四章 望風披靡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亡族之危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雪第兩千三十三章 驚天鉅變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論佛法的擴展性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五百三十八章 進退不得第四百九十九章 李二心思第四百三十一章 解救第三百五十二章 遊方道士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搞錯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失魂落魄第九百六十五章 提議通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高陽之怒(下)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蹊蹺的大火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刀第二十八章 直的還是彎的?(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詆譭其功第三千二十三章 局勢緊張第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觀念之爭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你要當心了(下)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零五章 手足相殘(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戰鼓如雷第六百二十五章 陰謀出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解決之道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姿態太低第兩千四十五章 前途叵測
第四百八十三章 感恩戴德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民如水,來勢洶涌浪滔天地(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抄襲要殺頭!第四百零二章 鬧,也得有技巧(上)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費盡脣舌第一百七十二章 道德淪喪?第三百五十一章 醫術的代溝第七百二十四章 民族傳承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引導向善第兩千七十四章 魏王問計第三千一百一十章 忠君?忠國?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青蒿素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蘇我入鹿之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說客第六百六十六章 君與臣第三千五十二章 後繼無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誣陷第四百六十九章 豐碩成果第六百零三章 難上加難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房俊去哪兒了?第九百七十四章 謀定後動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有事啓奏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兩千二十三章 穩坐中軍第七百三十六章 神的姓氏(萬字依舊,求月票)第4553章 培養嫡系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乘勝追擊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慾壑難填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心懷鬼胎第三千一百三十一章 沿河攔阻第四百一十一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天街踏盡公卿骨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農家的希望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轟動長安第四百七十章 充當說客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擺上檯面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 生死狙殺第三百章 誓死不退!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不知死活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戰略第九百五十四章 血火戰場第八十一章 品鑑會(中)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我保證第六百四十三章 人情與利益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拉攏李績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青蒿素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霸權主義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人心向背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貨幣改革,金本位制第五百九十五章 好事上門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指點迷津第三百二十一章 老無賴第兩千三十七章 帝王心思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遭受羞辱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我不惹事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扼守咽喉第兩千一十二章 離間之計第七百二十六章 放炮接神第二十九章 聯姻與勸諫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御書房內,君臣奏對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延時引信第九百五十三章 奉旨打劫?【求票!】第九百七十章 隱患重重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甕中之鱉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秦晉之好第4282章 利之所至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平生讀書,數十萬字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天上掉餡兒餅第五百三十四章 望風披靡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亡族之危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雪第兩千三十三章 驚天鉅變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論佛法的擴展性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五百三十八章 進退不得第四百九十九章 李二心思第四百三十一章 解救第三百五十二章 遊方道士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搞錯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失魂落魄第九百六十五章 提議通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高陽之怒(下)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蹊蹺的大火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刀第二十八章 直的還是彎的?(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詆譭其功第三千二十三章 局勢緊張第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 觀念之爭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你要當心了(下)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零五章 手足相殘(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戰鼓如雷第六百二十五章 陰謀出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解決之道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姿態太低第兩千四十五章 前途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