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京兆韋氏

長孫嘉慶的確穩健,人家右屯衛玩一出空城計,他也能全神貫注的跟着鬧騰一宿……雖然不能將右屯衛突襲灞橋的罪責盡數歸咎與長孫嘉慶,但是其未能洞察右屯衛動向卻是不爭之事實,若以後依舊如此不能給於右屯衛足夠的壓力,使其爲所欲爲,則局勢將大大不妙。

當然,無論如何長孫嘉慶也是自己的堂兄,既然打算將罪責由韋正矩背起來,也毋須再多加申飭,損及長孫嘉慶顏面……

宇文節應下,轉身走出去吩咐書吏前往龍首原傳遞軍令。

須臾,宇文節入內通秉,韋正矩已然被綁縛前來,同行尚有其父韋慶嗣。

長孫無忌面色陰沉,擺擺手,道:“請彭城郡公入內。”

堂外腳步聲響,一位身材修長、三縷長髯的中年男子闊步入內,來到長孫無忌面前,一揖及地,恭聲道:“在下見過趙國公。”

長孫無忌擡手,面容溫和,淡然道:“郡公何需多禮?快請入座。”

“多謝。”

中年男子謝過,這才起身,從容坐在一側椅子上,身體微傾,一臉慚愧感慨:“犬子無能,強敵來襲之時居然捨棄軍隊回到城內,此等罪責不容寬恕。固然有疾病發作需要醫治之原因,卻也不能逃脫其失職之罪,還請趙國公秉公執法,韋家絕無怨尤。”

此人正是彭城郡公韋慶嗣。

不足五旬的年紀,整個人看上去文質彬彬、氣度疏朗,言語更是態度誠摯,令人一見便心生好感。

一旁的宇文節卻撇一下嘴角,垂首不語。

話雖然說得好聽,可言語之中卻盡是推卸責任,雖然認罪,卻只認“失職之罪”,而非“臨陣脫逃”之罪,兩種罪責之間,天差地別。況且,若當真心甘情願認罪,又何需你一個郡公巴巴的跑這一趟?

畢竟就算韋正矩所犯之罪再大,長孫無忌再是惱怒,也絕無可能將其推出去斬首……

爲人父者,望子成龍,還是在乎其子的仕途前程,不肯揹負一個永遠也無法洗清的污點。

長孫無忌沉吟不語,待到書吏奉上香茗,這才示意韋慶嗣飲茶。

韋慶嗣笑容和煦,絲毫不因長孫無忌對自己的要求不予迴應而感到難堪,擡手端起茶杯,淺淺呷了一口。

長孫無忌也呷了口茶水,這才緩緩說道:“非是老夫苛責,實在是令郎此番所犯之錯,不可饒恕。眼下吾等門閥竭盡全力、破家舍業,亦要匡扶社稷、撥亂反正,但東宮勢大,又有房俊數千裡馳援,如今兵強馬壯,關隴形勢岌岌可危。此等時候,若老夫縱容令郎,必將使得軍中士氣大跌,人人不忿,軍心動搖,還望郡公亦能體會老夫之苦心。”

他先前的確存了狠狠懲戒韋正矩,懲前毖後、提振軍威,但是眼下韋慶嗣既然親自前來,這個面子就一定要給。

而且,以韋慶嗣在韋家的地位,他此番親自前來,代表的意義便完全不同,絕非韋正矩之父那麼簡單……

說起來,京兆韋氏依舊是關中的龐然大物,與關中、河東、河西、甚至山東、江南等地的門閥糾葛頗深,利益牽扯更是不勝枚舉。得罪京兆韋氏會使得關隴內部早就出現的分裂勢頭愈發加深,反之若是得到京兆韋氏的全力相助,關隴必然實力大增。

還是那句話,即便長孫家領袖關隴數十年,但是與那些傳承數百年的士族門閥相比,只不過算得上是“一時得勢”,論起真正的底蘊,依舊淺薄得多。

京兆韋氏,便是這樣一個士族門閥,與弘農楊氏、太原王氏等士族把持關隴數百年,隱藏實力非同小可。看似房俊等強勢人物可以憑藉手中力量強壓這些門閥一頭,但那只是門閥不欲傾盡全力抗衡之緣故。一旦這些傳承久遠、實力深厚的門閥下定決心不死不休,所爆發出來的力量足矣將房俊湮沒。

韋慶嗣頷首,正色道:“國公爲了關隴各家之福祉,不惜揹負罵名亦要逆天而行,此舉當爲吾輩之楷模!吾等身爲關隴一份子,平素受到國公關照,豈能坐享其成?更該出一份力,以表達吾等與國公共同進退之決心!”

一旁宇文節心裡猛地一跳,京兆韋氏這是打算徹徹底底投靠長孫無忌?須知世家門閥的處世哲學便是“左右逢源預留一線”,輕易不肯竭盡全力。因爲力量用盡便再難回頭,一旦策略有誤,便是萬劫不復。

對於傳承久遠的門閥來說,興盛固然重要,但活着纔是根本,只要家族尚在,崛起是遲早之事,可若是家業不存、子孫凋零,則再無希望……

長孫無忌面色鎮定如常,心中卻也是狠狠一震。

他並不因京兆韋氏傾力相助感到詫異,令他震撼的是,到底京兆韋氏因何在這等時候,做出這樣近乎於孤注一擲的抉擇?

很顯然,韋慶嗣親自登門並且說出這句話,絕無可能是他自作主張,而是代表着整個京兆韋氏的意志。但是對於世家門閥來說,孤注一擲乃是大忌,再是兇險的局勢下也應做到左右逢源,所以時至今日即便是關隴內部一位曾傾盡全力,長孫無忌亦不以爲忤。

但是現在韋慶嗣的表態,卻令他感到一種局勢脫離掌控的惶然……

一定是發生了什麼,纔會使得京兆韋氏做出這樣的決定!

儘管這個決定看似對關隴有利,否則京兆韋氏也不會這般毫無保留的予以支持,但是對於長孫無忌這等老謀深算的梟雄來說,強敵並不可怕,未知纔是最大的危險!

長孫無忌一雙眼睛鷹隼也似的盯着韋慶嗣,緩緩問道:“郡公之言,可曾與天保、天光二位賢弟商議?”

“天保”是韋妃之父韋圓成的字,“天光”則是韋圓成之弟、前隋豐寧公主駙馬韋圓照的字。這兩人皆出自京兆韋氏鄖公房,前者乃貴妃之父、李二陛下的岳父,後者在族中威望甚高。若是有這兩人之首肯,那麼韋慶嗣之言便是京兆韋氏舉族之決議,否則,便只是京兆韋氏東眷房一己之力,其中差距天壤之別……

世家大族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將自己的祖先追溯到夏商周時代甚至是炎黃時代,以證明自己祖上是何等的榮光、血脈是何等久遠。

但秦漢之際天翻地覆的社會變革,大量的史書典籍、歷史證據都已經遺失,幾乎所有名門世族對於自己祖先淵源都是自說自話,缺乏印證,但彼此之間互不拆穿,所以真正有多少的世家大族來自“貴族”之後,難以知曉。

然而的確有些世家大族的實力確實十分雄厚,能夠跨越千年傳承而不斷,歷經數百年滄桑而不腐,比如京兆韋氏……

西漢初年,韋氏祖先韋孟被任命爲楚元王劉交的太傅,輔佐其子孫三代,奈何楚元王之孫劉戊荒淫無道,還與吳王劉濞發動“七國之亂”,韋孟見其朽木難雕,作詩諷諫盡了最後的君臣之義,然後辭官攜家眷遷往山東鄒魯地區。

韋孟精通魯《詩》,並將之作爲家學傳世,有《諷諫詩》、《在鄒詩》流傳於世,彰顯賢臣的情懷,賢名播於天下,世人盡皆敬仰。

及至韋孟玄孫韋賢除研習自家傳世之學魯《詩》外,還精於《禮》、《尚書》,博學之名天下皆知,從而徵召爲博士、給事中,後爲漢昭帝少傅、太傅,官至大鴻臚。及漢昭帝駕崩後,韋賢與大將軍霍光擁立漢宣帝登基,被賜關內侯,後韋賢遷爲丞相,封爲扶陽侯,此爲京兆韋氏之肇始。

韋賢除第三子留守鄒魯外,其餘子孫都遷到長安。四子韋玄成承襲扶陽候,官至丞相。韋玄成的侄子後來也被封侯,一家三代,四次封侯,京兆韋氏已經在皇城紮根成長,儼然已經成爲關中望族。

第二百零九章 犯闕(四)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煩躁的韋義節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裹挾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晉王被俘第一百四十六章 官職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晉王惜命第三十七章 李二的疑心第兩千八十三章 疑惑不解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拖你下水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跋扈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爲了家族第六十一章 我要分家!第兩千一十章 臨川公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朕懶得管他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遭受羞辱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作繭自縛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帝視察第七百三十一章 沖沖衝!第七百四十三章 哥,你名字不行(第三更,求月票)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個棒槌!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五十一章 真的是棒槌!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魏徵病危(上)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瀕臨絕境第六百七十章 決議第六百零八章 我警告你第五百六十七章 履任·對頭第八百九十四章 鯤之大,一鍋燉不下(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溫酒第七百五十四章 君已入甕第一百九十九章 威壓滿門第4510章 你解決他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錯過第七百四十五章 歷史軌跡第五百五十章 隱憂第八十章 品鑑會(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入關第四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絕境第二百七十八章 賭注(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出征之日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再次出兵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大難臨頭第一百零八章 蠱惑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吏部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竹槓敲響,黃金萬兩(上)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私下會晤第八百六十八章 透支嚴重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貼心棉襖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人治社會第六百九十二章 行路難!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兩個棒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貝第七百七十一章 遠近親疏第十三章 我喜歡的類型第三百九十六章 芳心繚亂第三百零五章 公主(下)第六十六章 袁天罡的怒火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又是孫思邈的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人要有敬畏,沒有誰可以爲所欲爲第七百六十四章 男人本色第兩千一十八章 嚴刑逼供第六十一章 某的習慣,是幫親不幫理第三百一十八章 各有謀算第六百八十八章 哪管生前身後名!第七百七十六章 同甘共苦第六十五章 趙信城(下)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三百四十六章 太子心跡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昌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患難真情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晉王必敗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致仕、升官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奉命調停,不服者殺!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房俊的點金之術第七百三十五章 聿明氏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太子悲怮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微臣需要鼓勵第九百九十八章 政事堂裡心機重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房地產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利弊取捨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預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李治要舞劍第八百六十四章 前隋帝胄【萬字求票】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萬世一系,自此斷絕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前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百二十八章 臣反對!第八百五十一章 有奔頭兒的日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悠閒第六百零五章 堅決不受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掘墓(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罵我父親,我打你兒子!第四十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一十八章 時也命也第五百九十五章 好事上門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家國情懷
第二百零九章 犯闕(四)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煩躁的韋義節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裹挾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晉王被俘第一百四十六章 官職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晉王惜命第三十七章 李二的疑心第兩千八十三章 疑惑不解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拖你下水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跋扈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爲了家族第六十一章 我要分家!第兩千一十章 臨川公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朕懶得管他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遭受羞辱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作繭自縛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帝視察第七百三十一章 沖沖衝!第七百四十三章 哥,你名字不行(第三更,求月票)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個棒槌!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五十一章 真的是棒槌!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魏徵病危(上)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瀕臨絕境第六百七十章 決議第六百零八章 我警告你第五百六十七章 履任·對頭第八百九十四章 鯤之大,一鍋燉不下(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溫酒第七百五十四章 君已入甕第一百九十九章 威壓滿門第4510章 你解決他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錯過第七百四十五章 歷史軌跡第五百五十章 隱憂第八十章 品鑑會(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入關第四百九十九章 太子的絕境第二百七十八章 賭注(下)第九百四十八章 出征之日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再次出兵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大難臨頭第一百零八章 蠱惑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吏部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竹槓敲響,黃金萬兩(上)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私下會晤第八百六十八章 透支嚴重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貼心棉襖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人治社會第六百九十二章 行路難!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兩個棒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寶貝第七百七十一章 遠近親疏第十三章 我喜歡的類型第三百九十六章 芳心繚亂第三百零五章 公主(下)第六十六章 袁天罡的怒火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又是孫思邈的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人要有敬畏,沒有誰可以爲所欲爲第七百六十四章 男人本色第兩千一十八章 嚴刑逼供第六十一章 某的習慣,是幫親不幫理第三百一十八章 各有謀算第六百八十八章 哪管生前身後名!第七百七十六章 同甘共苦第六十五章 趙信城(下)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三百四十六章 太子心跡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昌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心煩意亂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患難真情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晉王必敗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致仕、升官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奉命調停,不服者殺!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房俊的點金之術第七百三十五章 聿明氏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太子悲怮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微臣需要鼓勵第九百九十八章 政事堂裡心機重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房地產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利弊取捨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預謀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李治要舞劍第八百六十四章 前隋帝胄【萬字求票】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萬世一系,自此斷絕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前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百二十八章 臣反對!第八百五十一章 有奔頭兒的日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悠閒第六百零五章 堅決不受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掘墓(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罵我父親,我打你兒子!第四十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一十八章 時也命也第五百九十五章 好事上門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