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鋒芒畢露

蕭璟的這句話很是冷硬,但絕無瞧不起王景的意思。

【零零看書網.】 太原王氏固然身在七宗五姓、傳承久遠,世代簪纓世族名門顯貴,可蘭陵蕭氏作爲“四大僑望”,難道就差了?

當然,論傳承之久遠,蘭陵蕭氏遠遠不及起始於周朝太子晉的太原王氏,但是論眼下之聲勢,太原王氏卻稍有遜色。

自從王世充逼迫皇泰主下詔遜位、篡位自立,繼而被李二陛下一舉擊破之後,太原王氏便一蹶不振,聲勢大不如前,相反蘭陵蕭氏雖然亡國,卻始終爲天下正朔,隋唐兩朝都予以肯定,禮遇優隆。

所以就算太原王氏想要跟蘭陵蕭氏要一個答覆,這種話語也應當是當代王氏的家主來問,對於輩分、規矩無比看重的世家門閥當中,似王景這種行爲很是不妥。

尤其是蕭璟這種曾經身爲南樑皇族,見慣風雲體會過極致權力的老人來說,這種僭越簡直不可忍受。

他尊敬太原王氏,卻不代表自己可以被太原王氏壓在頭上。

他得讓眼前這個小子知道,這裡是江南,不是關中,更不是太原!

王景依舊神色淡然,並未因蕭璟的動怒而觸動情緒,待到蕭璟話後,他略作沉吟,才緩緩說道:“前輩之言,晚輩認爲略有不妥。所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吾等末學後進,自然尊重前輩,卻也應當勵精圖治出類拔萃,一代更比一代強,否則只能困囿於前輩的光芒之下不得寸進,豈非更令前輩們失望?”

蕭璟蹙眉,淡淡道:“老朽生平最是厭煩那等徒逞口舌之利者,孟子的《勸學篇》可不僅僅只有你剛纔說的那一句。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學習上進需要有一定之規矩,沒規矩則不成方圓,忘了規矩,豈能有所精益?況且君子博聞廣記之餘,亦要每日三省吾身,才能智慧明達而無所疏漏,絕非心高志滿好高騖遠,稍有進境便目無餘子睥睨四方。”

就算你本身優秀那又如何?規矩,纔是君子立世之本。

稍有成就便趾高氣揚無視天下英雄,這等人又能有什麼真正的出息?

王景的養氣功夫相當不錯,即便近乎於被蕭璟指着鼻子罵,卻也面不改色,微笑道:“六年前,家慈染病去世,晚輩痛不欲生,故而在家慈墳前結廬而居,守孝六載。這六載光陰,日夜攻讀破書萬卷,風雨不輟,不曾有一刻虛度,只爲有朝一日造福蒼生、建功立業。前輩之教誨,晚輩銘記於心,自今而後,當依舊秉持守孝期間之心志,不敢須臾或忘……只不過,晚輩還是要向您問一句,剛纔您的話語,就是蘭陵蕭氏對太原王氏的答覆麼?”

他身材消瘦,頜下三縷長髯烏黑濃密、修建整齊,一雙眼眸深邃明亮,渾身上下散發着溫潤如玉的氣質,但是問出的話語卻猶如一柄出鞘的利劍,一往無前,絕無轉圜。

蘭陵蕭氏給出什麼的答覆,在他看來就代表蘭陵蕭氏站着什麼樣的立場,他不願意如同尋常儒生那般引經據典、拐彎抹角,他只想要蘭陵蕭氏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

你們到底站在誰的隊伍裡?

太子,亦或是晉王?

蕭璟這一輩子經歷了無數大風大浪,人世間極致的權力與國破家亡族人零散的悲傷,早已經將他這顆行將就木的心臟淬鍊得堅韌無比,自然不會因爲王景的態度便大動肝火。

他緊緊的盯着王景,卻沉吟未語。

說心裡話,他之前以爲王景親身趕赴江南而來,是爲了在江南與房俊博弈一番,將之前答允賠償房俊的那個方案徹底作廢,然而現在方纔醒悟過來,對方此行的主要目的,乃是爲了晉王拉攏江南士族。

而蘭陵蕭氏作爲江南士族之首,自然首當其衝。

然而更讓他未曾想到的時候,,這個王景不知到底有什麼憑恃,敢於一見面便單刀直入,且咄咄逼人的讓蘭陵蕭氏表態?

但凡精通政治之人,都不會這般愚蠢。

因爲就算自己眼下明確答允會站在晉王的身後,可一旦利益有損,時機得當的時候權衡輕重又轉投太子門下,你又能奈我何?

說到底,世家門閥的承諾與真切的利益比較起來,根本無足輕重……

那麼答案就只能有一個,那便是王景希望以蕭氏的立場,來影響其餘江南士族的取向,合縱連橫之下,達到整合江南士族的目的,爲晉王在關隴貴族之外,再拉一個強力盟友。

可若當真是如此,問題又來了,爲何太原王氏放着朝中的宋國公蕭瑀不找,偏偏要不遠萬里來到江南,親自登門要一個答覆?

誰都知道宋國公蕭瑀雖然不是蕭氏家主,但是整個蕭氏在政治上的立場,從來都是以蕭瑀馬首是瞻,即便是家主也從不反駁……

心念電轉,蕭璟緩緩說道:“老夫已經說了,蘭陵蕭氏的答覆,不是你可以張口就要的。”

王景雙目一瞬不瞬的與蕭璟對視半晌,忽而展顏一笑,有如春風拂面,剛纔那股子凌厲至極的氣勢忽然不見,頷首道:“多謝前輩給予答覆,晚輩感激不盡。今日匆匆前來,未及備下厚禮,實在是失禮之至,還望前輩莫怪,改日大功告成,晚輩必定再次前來登門造訪,屆時補上今日所欠之禮數。晚輩領受父輩之命,尚有要事在身,便不多叨擾,現行告辭。”

蕭璟蹙眉,卻並未挽留。

直至王景恭恭敬敬的施禮告退,蕭璟望着門外油紙傘下那道身影在竹葉之間愈行愈遠,心中凝重。

他知道自己看似要求身份對等纔會給予答覆的說法並不一定瞞得過王景,但是也沒想到對方居然這麼敏銳的捕捉到自己含糊其辭、避而不答的實質。

太子或者晉王,這個選擇太大,蕭氏賭不起,也可以說不願意賭。

與朝中那些個官員們對於站隊有着切膚之痛不同,蕭氏遠在江南,是朝廷勢力薄弱的地方,即便兩邊討好也不會受到太多來自於皇權的打壓和報復,換句話說,那便是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誰最後勝利,蕭氏便像誰效忠。

只要依舊把持着江南士族之牛耳,無論誰做了皇帝,最壞的情況也不會眼下更壞。

至於蕭瑀,因其身份太過特殊、資歷太過深厚,誰也不能奈何他。

所以眼下蕭氏的立場明面上是站在太子身後,但實際上卻有所保留。

但是很顯然,這種有利於鬥爭之外明哲保身的立場瞞不過滿朝袞袞諸公,連太原王氏都能夠一眼看破蕭氏打的主意,否則也不會讓王景千里迢迢的趕上門來逼宮。

由此可見,這種把戲無論是太子亦或是晉王都看得清楚,長此以往,恐怕非但不能兩邊討好,反而要兩邊得罪,裡外不是人……

蕭璟更想到了房俊。

眼前的王景便能夠捕捉到蕭氏的真正意圖,那麼已經離開京師前來江南的房俊,又會給予蕭傢什麼樣的壓力?

相比於王景,房俊一定能爲難纏。

畢竟王景只是憑藉一張嘴,剖析利益痛陳利害,尚且可以與他虛與委蛇,而房俊那廝卻是手握兵權,行事風格更是簡單粗暴……

窗外細雨飄飛,竹葉沙沙作響,空氣清涼溼潤,蕭璟的心情卻並不美好,反而比雨絲還要亂。

現如今江南士族對房俊簡直如避蛇蠍,他可不認爲單憑一樁婚姻,便能夠讓房俊對蕭氏另眼相看,攸關儲位之爭,豈容得私人恩情?

聯姻是紐帶,可以使得關係更親密,卻不能在本質上扭轉什麼。

王景這個人鋒芒畢露,蕭璟倒不覺得太難對付,可只要想想房俊的簡單粗暴,蕭璟就覺得太陽穴突突跳個不停。

房俊可不會如王景這般引經據典口舌如簧,那廝根本就不屑於這等口舌之利,不動手則已,動手就拿捏得你痛不欲生。

不怕拳頭大,就怕不講理……

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兩手準備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家戰略(中)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方亂局第九百四十四章 碼頭風雲第五百九十二章 解救第八百六十二章 亢奮反常第六百三十二章 混合雙打第七百零二章 風波惡(中)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破城第六章 房遺愛拳打鎮關西(下)第一千零六十章 困獸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指點迷津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媚娘發怒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恩斷義絕第七章 大唐全明星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曲線救國第八十三章 誠意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其實也不難第八百七十二章 美人如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陣前領悟第八百五十七章 立場選擇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難以取捨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有內鬼啊第九百四十二章 努力耕耘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內聖外王第三千一百二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三千三十章 君臣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不好看的我不吃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決勝之時第三百一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零七章 亡命衝鋒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雪夜突襲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勾結外敵第五百五十章 隱憂第六百三十一章 簡在帝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佞臣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殖民政策第九百四十八章 出征之日第九百三十八章 兩情相悅第六百八十九章 大興善寺第二百零九章 覬覦之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孤注一擲第兩千四十三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六十二章 殺意陡現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太子的憂慮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指點江山第一千零三十章 時不我與第四百九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靜觀其變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劃清界線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二十八章 鬧劇第一百七十四章 脅迫第兩千四十八章 暴怒如狂第4559章 兩情相悅第四百五十六章 身不由己第三百五十三章 玉門懷古第六十二章 房府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君如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下)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酒宴之後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房俊的威望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輕裝上路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雷霆震怒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兩個棒槌第七百六十二章 教訓敦促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初抵新羅第4550章 此一時也第五百二十七章 揚帆南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吃軟飯也沒有這麼吃的!第六百五十六章 家和萬事興第一百零八章 唐朝大地主第三十章 冤枉第三千一百十二章 晉王能活?第4315章 大軍來襲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主持和談第4252章 說客登門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父親,您的喪事已準備妥當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雨露均沾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軟硬兼施第兩千零七章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四百四十五章 房俊監考(中)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徵倭佈局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八百六十四章 前隋帝胄【萬字求票】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信任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錢從哪兒來?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累死的牛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王族末日第三十二章 苦肉計?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人治社會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早有腹案第兩千一十八章 嚴刑逼供第一百五十六章 有才,就別藏着第三百八十一章 銜尾追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讓利第三千零四章 登門罵街
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兩手準備第四百五十六章 國家戰略(中)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方亂局第九百四十四章 碼頭風雲第五百九十二章 解救第八百六十二章 亢奮反常第六百三十二章 混合雙打第七百零二章 風波惡(中)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破城第六章 房遺愛拳打鎮關西(下)第一千零六十章 困獸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各方關注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指點迷津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媚娘發怒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恩斷義絕第七章 大唐全明星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曲線救國第八十三章 誠意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其實也不難第八百七十二章 美人如玉第一百一十五章 陣前領悟第八百五十七章 立場選擇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難以取捨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有內鬼啊第九百四十二章 努力耕耘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內聖外王第三千一百二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三千三十章 君臣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不好看的我不吃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決勝之時第三百一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千零七章 亡命衝鋒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雪夜突襲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勾結外敵第五百五十章 隱憂第六百三十一章 簡在帝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佞臣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殖民政策第九百四十八章 出征之日第九百三十八章 兩情相悅第六百八十九章 大興善寺第二百零九章 覬覦之心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孤注一擲第兩千四十三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六十二章 殺意陡現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太子的憂慮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指點江山第一千零三十章 時不我與第四百九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靜觀其變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劃清界線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二十八章 鬧劇第一百七十四章 脅迫第兩千四十八章 暴怒如狂第4559章 兩情相悅第四百五十六章 身不由己第三百五十三章 玉門懷古第六十二章 房府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君如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下)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酒宴之後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房俊的威望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輕裝上路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雷霆震怒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兩個棒槌第七百六十二章 教訓敦促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初抵新羅第4550章 此一時也第五百二十七章 揚帆南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吃軟飯也沒有這麼吃的!第六百五十六章 家和萬事興第一百零八章 唐朝大地主第三十章 冤枉第三千一百十二章 晉王能活?第4315章 大軍來襲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主持和談第4252章 說客登門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父親,您的喪事已準備妥當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雨露均沾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軟硬兼施第兩千零七章 悔教夫婿覓封侯第四百四十五章 房俊監考(中)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徵倭佈局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八百六十四章 前隋帝胄【萬字求票】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信任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錢從哪兒來?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累死的牛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王族末日第三十二章 苦肉計?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人治社會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早有腹案第兩千一十八章 嚴刑逼供第一百五十六章 有才,就別藏着第三百八十一章 銜尾追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讓利第三千零四章 登門罵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