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鶴信

對於蕭月生來說,這是一個安寧無比的夜晚,睡於天池之旁,周圍靜謐詳和,四個人擠在一張松木牀上,彼此的心彷彿也隨之貼近了。

楊若男雖已是大姑娘,應該矜持自潔,但跟蕭月生他們夫婦睡在一張牀上,卻並非是第一次,他們都不以爲異。

她小時候,晚上睡不着覺時,常常半夜跑到乾爹乾孃的牀上,鑽到他們的被窩裡,睡得極香,她非常喜歡這麼做。

後來她漸漸長大,這個習慣也隨之養成了,如今雖說她已經是個大姑娘,到了應該避嫌的時候,但蕭月生的觀念仍舊深受後世影響,覺得不到十八歲,不算是成年,還是小姑娘,再說這些習慣已成了自然,稍一不注意,便很難發覺不妥。

但這個夜晚,對於臨安城的神威堂來說,卻截然相反。

面對武功秘笈,武林中人不會相親相讓,大多抱着先下手爲強的念頭,甫一涌至臨安城,便迫不及待的找上門去,神威堂在他們眼中,算不得什麼龍潭虎穴,再說,即使是龍潭虎穴,他們也會生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心。

神威堂的堂主孫百威憑着觀瀾玉佩之助,他已登堂奧,葵花寶典共五層心法,如今的他,已突破了第三層葵花寶典之境。

早已接到了逍遙幫傳過來的消息,孫百威知道這些漸漸增加的武林中人是衝着自己來的。

開始時,他尚有些不相信,對逍遙幫的幫主蕭華樓的提醒有些不以爲然,這些武林中的豪雄,豈會將小小的神威堂堂主放在眼中?一本葵花寶典能入他們的法眼?

但打發走了兩撥武林中人,他才真正明白形勢的惡劣,原本還擔心下手狠辣而結下太多仇家,如今已顧不得那麼多,若沒有霹靂手段,怕是無法震懾住別人的貪念。

即使自己交出葵花寶典,也難免被滅口,即使自己將葵花寶典練得大成,怕是也難以招架衆人的羣毆,自己可沒有蕭先生那般能耐,後退無路,只有向前,唯今之計,也只有痛下殺手,讓這些貪心之人有些顧忌了!

狠下心來的孫百威是可怕的,其鬼魅般的速度,令人防不勝防,加之他習慣了幫派間的戰鬥,動起手來,無所不用其極,陰毒與暗算層出不窮,絲毫沒有高手的覺悟與自覺。

一夜之間,神威堂前,三十名高手斃命於孫百威的掌下,葵花寶典之名,再次轟傳天下,令武林羣雄如見蜜糖之雄蜂,趨之若鶩,奪典之爭,越演越烈。

殺了那麼多的人,孫百威反而隱隱有股興奮之感,遇到了這麼多的高手,他只覺得自己的武功在不停的進步,這些武林羣豪,絕非是臨安城內的黑道們所能企及,有這些高手的磨礪,葵花寶典越發應用自如,孫百威只覺每次交手,自己的武功都要高出一線。

孫百威之女孫初慧雖頗有女諸葛之智,卻也無可奈何,所謂一力降十會,在絕對的武力面前,縱使她智慧超羣,卻也一籌莫展。

好在有蕭華樓的安慰,孫初慧纔不致於憂思成疾。

蕭華樓的武功,在孫百威父女眼中,深不可測,孫百威暗自長嘆,恍然大悟,怪不得當初臨安城中各幫派覬覦自己的葵花寶典時,唯獨逍遙幫無動於衷,卻是人家並未看上自己的葵花寶典罷了!

隨之他又有些疑惑,以蕭華樓的武功,若是放之於江湖,自是了不得的高手,卻爲何只是做起了一個臨安城的地頭蛇?

不過,看到自己的女兒與蕭華樓感情曰深,孫百威老懷大慰。

自己的女兒實在太過出色,以往見過的年輕男子,在他的感覺中,沒有一個能配得上自己的女兒,而孫初慧的眼界亦高,若照此下去,怕是自己的女兒要終老一生了。

沒想到,竟然是姻緣天成,竟遇到了蕭華樓這般奇男子,真是慧兒之福啊!孫百威時不時的微着着感嘆。

有了蕭華樓的暗中相助,孫百威數次危險皆被消彌於無形,否則,以他的武功,應付起那麼多人的羣毆,怕也是力有未逮,畢竟這些武林羣豪不同於傲天幫那些人。

接下來的曰子,找上孫百威的人數銳減,雖然人們被葵花寶典所誘,被貪婪所驅,卻不會拿雞蛋碰石頭,比較一下死去的那些人與自己的武功,幾乎大多數人皆選擇了坐山觀虎鬥,希冀來一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好戲,說不定自己便是那隻黃雀呢。

但找上門來的,卻個個皆是高手,甚至很多門派的掌門與長老親自出馬,隨着孫百威殺的人越多,其威名越盛,其修練的葵花寶典之威力更令人垂涎心動。

×××××××××××××××××××××××××××××

龍虎山上清正一宮東隱院

上清正一宮非僅一座宮殿,而是有數十間道觀與宮殿組成,位於象山之腰,門對瀘溪,面雲林,枕臺石,是歷代天師供奉祭祀神仙之所,人稱仙靈都會,百神受職之所,極似傳說中的封神臺。

東隱院位於顯赫的上清宮內東側,整個院子皆雲霧繚繞,縹緲隱約,令人疑似一處仙境。

東隱院前,一棵松樹參天而立,蔭蔭華蓋,將半個院子籠罩其中,山間的清風拂來,尖細的松針簌簌而動,留下半院的碎影。

這棵古鬆粗逾一抱,古樸蒼勁,其年歲已不可考,怕是比得上這座上清正一宮的悠久。

正午時分,張天師頭戴上清芙蓉冠,身着鶴衣,坐於左首第一間丹房的雲榻上,正調息靜坐,養氣練神,姿態端正自然,和諧之極,令人觀之心中暢然,寧靜的丹房內,寬大的羽衣,令張天師的氣質越發顯得飄逸詳和,恍如神仙中人。

“篤篤”的聲音響起,松木門質鬆,令聲音響起來沉鬱而又飽含彈韌,隱隱蘊着剛勁。

“進來。”張天師緩緩睜開微闔垂簾的雙目,從容出聲。

“真人。”一名身着青色道袍的小道童推門而入,揖首爲禮,恭敬的說道,其面容拙樸,敦厚穩重的氣質蘊於一身。

“何事?”張天師掐訣的雙手慢慢鬆開,歸於丹田,藹然的問道,目光清澈,無悲無喜。

“真人,不知處何處飛來一隻白鶴,落於咱們上清宮前,鶴嘴裡叼着一封書信,好像是給真人的,可是……,我們都靠近不了這隻白鶴!”

小道童吐字清晰,一句一句的說得極爲得體與從容,年歲雖小,卻已隱隱有大家之氣。

“白鶴?”張天師散訣的右手撫了撫頜下的清須,微微凝神,似在思索,究竟是何人遣鶴前來傳信。

很快便已猜得一人。

他放下右手,兩腿輕輕打開,緩緩自雲榻上落地,邁步便往外走,一舉一動帶着行雲流水般的自然與流暢,他心中實在好奇,想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準確。

他步履從容,似慢實快,出了東隱院,經過古鬆華蓋之下,穿過灑落一地的碎影,張天師與身邊的道童經過一道月亮門,來到了上清正一宮的前院。

氣勢宏大的上清宮在正午的陽光下顯得莊嚴肅穆,重檐丹檻,其輝煌處,宛如皇宮大內。

甫一踏入上清宮廣闊的殿前,便見到青磚鋪就的殿前,在上清宮殿正前偏東,一羣約有十幾個小道士聚在一處,圍成一團,正在觀看着什麼,一邊議論紛紛,臉上的神情皆是興高采烈,似是過年趕廟會一般的興奮。

“掌教真人到!”緊跟在張天師身後,神態輕鬆的古拙小道童重重喝了一聲,甚具威嚴。

正圍在一起看熱鬧的一衆小道士頓時噤若寒蟬,小心的喘着氣,貯崇敬的望着掌教真人,在他們的眼中,自己的掌教真人便是神人。

張天師並非是一個嚴厲之人,未出言責備,反而溫聲問道:“怎麼回事?”

“真人,是一隻白鶴。”人羣中一位年紀頗大的道士做揖回答,指了指身後衆人圍着的中心。

張天師舉步,小道士們自動讓開一條路,讓他一眼便看到了圍於中間的白鶴。

這隻白鶴乍看之下,便知其不凡,渾身的羽毛宛如銀色綢緞,在正午的陽光下,一道道炫目的銀光宛如有生命般在它身上流轉,似欲隨時破體而出。

身處人羣之中,這隻神駿異常的白鶴卻如入定的老僧,長頸微蜷,一隻腿讀力,雙眼微闔,周圍一道一道的目光絲毫無法撼動它的沉靜,似是站于山巔的青松之下般安然。

如此神異之鶴,張天師自是一眼便已認出,確實如自己的猜想,這隻白鶴出自觀瀾山莊。

他以前去觀瀾山莊做客時,見過這隻白鶴,而且知道這是一隻雄鶴,那隻雌鶴長得比它嬌小得多。

似是聽到了張天師的腳步聲,那隻白鶴長頸緩緩舒展開來,睜開了微闔的雙眼,精芒四射,隨即漸漸隱去,只是眼睛比尋常白鶴晶瑩溫潤了許多。

在它轉頭一瞥之間,一股睥睨之氣頓然涌出,人羣之中,內功頗爲深厚的幾位小道士已覺察了其中異樣,這隻白鶴的動作,竟隱隱泛着武功高手的氣度!

張天師並未如他的徒子徒孫般的驚訝,更奇異的事,他也在觀瀾山莊見識過,兩步跨出,行雲流水的來至白鶴跟前。

白鶴深深看了一眼張天師,長喙慢慢伸出,將嘴中叼着的書信送到了張天師的跟前。

張天師伸手攔住身後的古拙道童,親自伸手將長喙中的書信取下,微笑着衝白鶴點點頭,他知道此鶴已是通靈,神異無比,不容怠慢。

一聲清唳聲乍然響起,直衝雲霄,聲音雖清,卻並不脆,亦無刺人耳膜之感,醇厚柔和如春風,只是此聲宛如綿綿不絕之長江水,後浪推前浪,竟是傳遍整個龍虎山,衆人皆覺如在耳邊響起。

隨着清唳聲響起,白鶴長翅緩緩舒展,單腿一點,翩然而起,輕輕一扇翅之間,已斜縱上雲霄,扶搖直上,轉眼間即已隱入雲中,再不可見。

白鶴一扇動雙翅,周圍的這羣小道士皆覺一股巨力涌至,推動着自己的身體,不停的後退,即使運功,亦是無法抵擋。

或退四五步,或退五六步,更有甚至,踉踉蹌蹌退了十多步,終於不支的倒在地上,功力的高低,一目瞭解。

張天師身上卻紋絲不動,即使是一片衣角、一絲頭髮也不曾吹起,他並未去看周圍面紅耳赤的小道士們,讓他們大大的鬆了口氣,隨即心中驚駭莫名,紛紛望向天際白鶴騰空的方向,只是此時雲霧縹緲,鶴影杳杳,早已不可見。

他們又紛紛望向自己的掌教真人,盼望他能告訴自己這隻白鶴的來歷,它羽翅一扇,竟能把自己推出幾步遠,無異於一流的武林高手,而它的飛得那般快,簡直有些匪夷所思,這究竟是誰家的呀?!

張天師卻沒有爲他們解惑的心思,轉身往東隱院走,一邊走,一邊啓開信封。

裡面是一張硬紙請帖,附着一張精巧的月白素箋,素箋摺疊的方式殊異,是觀瀾山莊所獨有。

“真人,那隻白鶴是誰家的啊?”面容古拙的小道童小心翼翼的問道,一者自己心中好奇,二來看到了師兄師弟們的目光,知道他們也是極渴望知曉的。

“嗯?”張天師停了下腳步,回頭看了一眼小道童,見他滿臉的好奇,點點頭,步履放緩,聲音亦放緩:“……嗯,是觀瀾山莊!”

“啊,是觀瀾山莊!”小道童古拙的臉上滿是驚異。

對於觀瀾山莊,正一教中怕是甚少人知,但他隨侍在張天師身旁,自是知曉,在張天師的嘴中,他已經聽過很多次觀瀾山莊的名字,知道天師一直極爲重視這個觀瀾山莊,而且關係極好,每次都要去一次那裡。

只是因爲他的年紀太小,張天師怕他受不住長途跋涉之苦,故每次去觀瀾山莊時,皆未曾帶他隨行,小道童也一直引以爲憾。

張天師回到了東隱院,坐回丹房中的雲榻上,仔細翻看着那張素箋與請帖。

請帖上說得不明不白,“逢靈鷲宮建宮之喜,敬請蒞臨”,究竟是誰要建宮,是蕭莊主?不太可能,有了觀瀾山莊,他何必還要另建一座靈鷲宮,再說,據他的觀察,這位蕭大莊主不是勤快之人,肯定不會去自找苦吃。

在素箋中,蕭月生倒是將具體情形解釋清楚,讓張天師坐在那裡莫名的笑了起來。

呵呵,原來如此,靈鷲宮的創建人是蕭莊主的意中人吶,怪不得要大張旗鼓的送來請帖,不過,唉,這個蕭莊主,也實在太過風liu了,家裡都有六位嬌妻了,卻還沒有定下心來的勢頭,張天師搖頭嘆息,頗是羨慕他的心實在年輕。

;

第419章 驅逐第45章 欲刺第238章 掌門第348章 痛殺第163章 斃命第88章 挑戰第22章 劫富第248章 造就第668章 勸退第102章 毀容第245章 始修第124章 攻伐第511章 無奈第128章 引火第180章 收穫第115章 建成第44章 尾隨第27章 八卦第58章 闖陣第2章 九轉第93章 羨妒第21章 巧遇第313章 再聚第659章 海陵第666章 冒充第4章 太極第500章 指點第288章 神機第278章 心動第253章 驚退第315章 追殺第554章 驚奇第10章 起始第138章 泰山第362章 熱鬧第635章 南下第35章 喇嘛第326章 不平第120-121章 塑心第322章 聯手第660章 熱鬧第442章 授劍第255章 賭注第76章 欺負第467章 金文第205章 授訣第367章 了斷第8章 頓悟第288章 神機第448章 傳功第99章 真人第174章 破門第89章 下手第452章 造就第196章 警訊第350章 秘笈第450章 攻打第373章 引蛇第123章 端窩第40章 道童第212章 再遇第316章 暗算第376章 見面第418章 聚星第20章 歸趙第133章 鎮南第313章 般若第291章 衆心第306章 雙兇第235章 入寺第489章 奧妙第93章 敗敵第295章 安排第686章 再起第194章 高窺第234章 暗鋒第223章 解救第81章 架樑第十九章 楓葉第3章 無招第669章 琴聲第179章 不壞第84章 失態第296章 敗退第262章 圈島(第一更)第299章 鹹集第287章 鐵宮第20章 闖寨第100章 相見第221章 隱瞞第402章 特訓第54章 侍妾第274章 巧合第498章 消滅第194章 高窺第459章 生死第498章 消滅第339章 廢功第186章 夜逃第249章 灌頂
第419章 驅逐第45章 欲刺第238章 掌門第348章 痛殺第163章 斃命第88章 挑戰第22章 劫富第248章 造就第668章 勸退第102章 毀容第245章 始修第124章 攻伐第511章 無奈第128章 引火第180章 收穫第115章 建成第44章 尾隨第27章 八卦第58章 闖陣第2章 九轉第93章 羨妒第21章 巧遇第313章 再聚第659章 海陵第666章 冒充第4章 太極第500章 指點第288章 神機第278章 心動第253章 驚退第315章 追殺第554章 驚奇第10章 起始第138章 泰山第362章 熱鬧第635章 南下第35章 喇嘛第326章 不平第120-121章 塑心第322章 聯手第660章 熱鬧第442章 授劍第255章 賭注第76章 欺負第467章 金文第205章 授訣第367章 了斷第8章 頓悟第288章 神機第448章 傳功第99章 真人第174章 破門第89章 下手第452章 造就第196章 警訊第350章 秘笈第450章 攻打第373章 引蛇第123章 端窩第40章 道童第212章 再遇第316章 暗算第376章 見面第418章 聚星第20章 歸趙第133章 鎮南第313章 般若第291章 衆心第306章 雙兇第235章 入寺第489章 奧妙第93章 敗敵第295章 安排第686章 再起第194章 高窺第234章 暗鋒第223章 解救第81章 架樑第十九章 楓葉第3章 無招第669章 琴聲第179章 不壞第84章 失態第296章 敗退第262章 圈島(第一更)第299章 鹹集第287章 鐵宮第20章 闖寨第100章 相見第221章 隱瞞第402章 特訓第54章 侍妾第274章 巧合第498章 消滅第194章 高窺第459章 生死第498章 消滅第339章 廢功第186章 夜逃第249章 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