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慈悲

涌到清遠的流民有千人之衆,爲了安置這些流民,縣衙后街到文廟前的整塊空地都被開闢了出來,用磚頭和木板等統一搭建了簡單的棚子,供流民們居住。

棚子的條件自然不好,但總算能夠遮擋寒風,讓這些背井離鄉的災民可以有片瓦安身。

街上的行人不多,偶爾有人見到紀家的馬車過來,也都很恭敬地讓到了路邊。紀家在清遠本就有仁厚之名,如今遇上天災,清遠縣內普通百姓幾乎人人都受過紀家的接濟、恩澤,紀家在清遠的聲望到了空前的高度。

馬車很快就到了縣衙后街的棚戶區。紀曉棠坐在馬上上,輕輕地將車簾子掀開一腳。棚戶區的災民早已經得到了消息,都整整齊齊地站在棚戶區的入口。有些人遠遠地看見紀家的馬車來了,就已經開始衝着馬車行禮了。

清遠縣施粥施藥,接濟災民的並不是只有紀家一戶,然而紀家不僅出的物資最多,也最肯爲這些災民着想,就是其他的大戶,很多也是在紀家的督促和帶領下,纔出的米糧。

若是沒有紀家,這些災民中很多人根本就活不過這個冬天。

馬車到了棚戶區前停下,紀曉棠扶着小丫頭的手下了馬車,就走到紀二老爺身邊。

這個時候,災民中領頭的兩個中年漢子並一名老者忙都走上前來,給紀二老爺見禮。

兩個中年漢子,就是紀家在災民中選出的領頭人。一個叫做張明,一個叫做王丁,至於那位老者。則被災民們稱作沈老,他是一位久試不第的秀才,原在本鄉教授幾個蒙童,而且頗通醫藥,災民們有什麼疑難的事或者頭疼腦熱都會找他幫忙,在災民中很有威望。

紀二老爺就伸出手來,先將沈老扶起。又讓張明和王丁都起身。

“外面寒冷,何必都到外面來迎,何況還有老弱。我本是來探望探望。卻成了驚擾,實在難安。”紀二老爺說話極爲客氣。

“二老爺不要怪罪,我們兄弟原也說不用,只是大家一心要這樣。我們也沒法子。”張明和王丁都忙就說道。

“是大傢伙的一片心意。”沈老也跟着說道。

紀二老爺也就沒再說什麼。而是微微側身,讓紀曉棠上前來。

“這是小女,名字喚做曉棠的,一定要跟着我來,給大傢伙拜個早年。”紀二老爺就道。

紀曉棠就微微屈膝,福了一福。

沈老、張明和王丁哪裡敢受紀曉棠的禮,忙就讓到一邊紛紛還禮。

“原來是紀姑娘,卻與紀二老爺一樣是菩薩心腸。只是這裡混亂腌臢。如何使得呢。”沈老忙就說道。

沈老、張明和王丁就都有些戰戰兢兢,一面陪着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到了衆人跟前。衆人忙又都過來行禮,嘴裡說什麼的都有,什麼菩薩心腸、再生父母……

即將過年,且又知道紀二老爺會來,災民們大概都穿上了他們最好的衣服,顯示出了他們最好的狀態。但是即便如此,大多數人還是衣衫襤褸,面黃肌肉。

在這樣的天災面前,即便是盡紀家之力,也只能保證這些人不會凍餓而死。

紀二老爺這個時候已經發了話下去,衆災民不在棚戶區前站着,而是各自回了自己的住處。上千的人紛紛向裡走,然而卻極有秩序。紀曉棠跟在紀二老爺身邊也往裡走,就看見前面災民中很多年輕的姑娘和小孩子都頻頻回頭。

這些人看的不是紀二老爺,而是她。

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先到沈老的棚子裡坐了。沈老住的是棚戶區最大且最潔淨的棚子,這是災民們一致同意的。沈老不僅是災民們的郎中,他還將災民中適齡的幼童集合到一起,每天教授兩個時辰的功課。

紀二老爺有一次回家跟紀曉棠提起來,說沈老的來歷以及爲人如何,紀曉棠想到災民中必定有不少幼童,所以跟紀二老爺建議的。

紀二老爺是讀書人,對這個提議就極爲贊成,他立刻找了沈老商量,沈老也願意。如今這些幼童所用桌椅,以及一應筆墨紙硯等物,都是紀曉棠贈送的。

“……老朽還沒有替這些蒙童謝過紀姑娘。請紀姑娘受老朽一拜。”到了棚子裡坐下,沈老就說起蒙童的事,然後就特意要給紀曉棠行禮。

紀曉棠忙起身,不肯受沈老的禮。只是沈老實在堅持,紀曉棠只得受了半禮,大家這才能夠重新入座說話。

這會工夫,就有一個媳婦帶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出來給大家倒茶。沈老介紹說,那是他的小兒媳婦和小孫女。沈老的媳婦倒了茶,就轉身往裡頭去了。小姑娘卻慢吞吞地,且頻頻回頭,只看紀曉棠。

紀曉棠就瞧見了,她微微一笑,朝小姑娘招了招手。小姑娘的眼睛立刻就亮了,就要往紀曉棠身邊來,似乎還忌諱着沈老,一雙大眼睛滴溜溜地,就往沈老那邊瞟去。

沈老眼觀六路,早將小孫女的舉動看在眼睛裡,見紀曉棠並不反感,就朝小姑娘輕輕點了點頭。

小姑娘這纔敢到紀曉棠身邊來。

紀曉棠坐在幼童用的小凳子上,小姑娘沒的坐,乾脆抱着膝蓋蹲在了紀曉棠身邊。她也不說話,只一眼一眼地瞟紀曉棠,似乎怎麼也看不夠,一邊還抿着嘴笑,露出臉頰上兩個深深的酒窩。

方纔小姑娘給紀曉棠倒茶,就一直笑,紀曉棠就注意到了她的酒窩,在看小姑娘一雙大眼睛清澈靈活,心裡就有些喜歡這小姑娘。

“叫什麼名字,多大了?”紀曉棠就問小姑娘。

“叫沈瑤,今年十歲了。”小姑娘的聲音清脆。別看她剛纔的舉動似乎有些大膽,跟紀曉棠說起話來,卻又有些害羞了。

“十歲啊。”紀曉棠又將小姑娘打量了一遍。對於十歲的年紀來說。小姑娘的身量有些瘦小,想來是正在發育,卻遇到災荒,一家子人口多,到小姑娘嘴裡的糧食能有多少呢。

紀曉棠就想到了自己,對沈瑤更加憐惜。她對旁邊的丫頭使了個眼色,錦兒立刻就捧出個攢盒來。

紀曉棠看了一眼。並沒有接,錦兒會意,就又捧了個攢盒出來。

過小年。紀二老爺是來送些額外的米糧,讓災民們過的好一些。紀曉棠則是帶着一府的女眷們,準備了另外一些東西。

一個四格的攢盒,每個格子都放的滿滿的。有過小年必吃的糖瓜、松子糖。還有炒花生、瓜子、風乾栗子、棗泥糕,一共六樣,代表六六大順。這是紀曉棠給災民中的小孩子準備的。

沈瑤顯然是很長時間都沒見過這樣的零嘴,眼睛就是一亮。不過她卻不敢接,眼睛又看向沈老。

紀曉棠就將自己的意思說了。來的時候,她已經讓人統計過人頭。

“有小孩子的人家都有。”紀曉棠笑着說道。

沈老就笑了,對沈瑤點了點頭。

方纔倒茶的媳婦就出來,身邊還帶了兩個男孩子。一個七八歲,另一個只有三四歲的樣子。八九歲的那個孩子規規矩矩地垂着手。三四歲的小娃卻抓着媳婦的裙角,等看見了攢盒中的零嘴,小嘴巴就蠕動了兩下,卻並不伸手,只是擡起頭,眼巴巴地看着他娘。

沈瑤機靈,就拿了個笸籮過來,那邊錦兒和繡兒幫着將兩個攢盒裡的東西都收拾進笸籮裡。

媳婦就帶着沈瑤和兩個小男孩又給紀曉棠行禮,說了許多感激的話。

“我弟弟比他還小呢。”紀曉棠摸了摸小男孩的包子臉。沈家的孩子都長的一雙好眼睛,又大又清亮。

紀曉棠這麼說着,就又讓程嬤嬤取出一塊紅綢子來。

“或是做帕子,或是扎頭髮,過年了,添些喜氣也好。”紀曉棠就道,一面將紅綢子給了沈瑤。“有小姑娘的人家都有的。”

沈瑤接了紅綢子,珍惜地捧在手裡,一雙眼睛亮閃閃地看着紀曉棠。

“紀姑娘,你是菩薩轉世嗎?我再沒見過比你更好看,更好心腸的姑娘了。”沈瑤輕聲道。

“你這個小丫頭,怎麼看着機靈,說話卻呆呆的。”紀曉棠忍笑,心中卻有些不是滋味。

她哪裡是什麼菩薩轉世,恰恰相反,她是從地獄裡爬出來的。因爲曾經經歷過苦難,所以更加懂得和慈悲。

在沈老的棚子裡坐了一會,紀二老爺就跟沈老、張明和王丁商量事情,紀曉棠則站起身,她要每個棚子裡都走一走,將東西親自送過去。

“這怎麼使得呢。”沈老等人都道。

“這也是她的心意,讓她去就是了。”紀二老爺就笑道。

衆人只得應承,一面就由更爲老成的張明帶人陪着紀曉棠,沈瑤自發地要跟着紀曉棠,沈老的媳婦也出來,兩個小男娃就也跟在他們娘身邊出來,不住地偷看紀曉棠。

就這麼一衆人簇簇擁擁地,紀曉棠將棚戶區的每個棚子都走到了。每個有孩子的人家,都得了一攢盒的零嘴,有小姑娘和年輕媳婦的人家,又額外得了一塊紅綢子。

大多數災民都是閤家出來討生活的,紀曉棠在每一個棚子裡都留下了零嘴和綢子。

“紀姑娘想的周到,菩薩心腸,最難能可貴的是,將我們這些災民也當人看待。”最後,沈老在送紀二老爺和紀曉棠出來的時候,動情地說道。

紀曉棠今天已經聽過太過感激的話,見過太多的感動的淚水了。

“沈老不要這樣說。我和爹爹只是恨自己力量微薄,不能爲大家做的更多。”紀曉棠說道。

“這裡的事,還請大家多多維持。”紀二老爺則是囑咐沈老、張明和王丁。

沈瑤也跟着來送紀曉棠,她身後還拖着她的兩個弟弟。

“你帶你弟弟到我家來找我。”紀曉棠上馬車之前,看見沈瑤眼巴巴的表情,就說了一句。

沈瑤立刻羞的紅了臉,一雙眼睛卻更加熱切地看着紀曉棠。

……

從災民處回來,紀曉棠心中感觸良多,臉上就帶出來了。紀二老爺在一邊瞧見,就趁機教導了紀曉棠幾句。

“你雖自幼聰慧,熟讀詩書,我也並不禁着你去了解外面的事。只是,若沒有今天,你也並不能真正懂得,什麼叫做民間疾苦。”

“爹爹說的是。”紀曉棠點頭。

“民生多艱。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曉棠,你們姊妹生在錦繡堆中,比這天下大多數人都要幸運的多,更應該以仁爲念,不要忘記同一片天下,還有千千萬萬受苦的人。若能出手襄助,切不可坐視不理。”紀二老爺又教導紀曉棠。

紀二老爺是心懷天下的,這件事紀曉棠在隨着他在任上,看他如何勤政,如何愛民,就已經知道了。那個時候,紀二老爺最常對紀曉棠說的話就是“爲官一任、造福一方。”

這樣的紀二老爺,本應該盡力尋求起復,去造福一方百姓的。然而,自從出了紀老太爺的孝期,紀家接連發生的事情,紀二老爺從來沒提過這件事,還漸漸地露出要終老田園的意思來。

有些事在紀二老爺心中,即便親近信任如紀曉棠,他也不肯說出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爹爹的意思,我都明白。”紀曉棠慢慢地說道。

紀二老爺的身子微微一震,眼神先是驚訝隨即便是瞭然和釋然。

“這就好,這就好。”

紀二老爺要在書房處理些來往書信等事務,就讓紀曉棠回後院去見紀老太太和紀二太太。

紀曉棠就將在災民處的所見所聞,都將給了紀老太太、紀二太太和紀曉芸聽。這幾個人,素來都是軟心腸,聽着聽着眼圈就都紅了。

“罷了,罷了,可憐見兒的,我的吃穿用度儉省些,多幫一幫他們吧。”紀老太太就道。

紀二太太和紀曉芸也都是這般說。

紀曉棠和紀二太太的吃穿用度上是已經裁了的,只是沒動紀老太太和紀曉芸的。紀曉棠因此也就漫應下了。

轉天,沈瑤就來到了紀家大門首。

是沈老親自送了沈瑤來。

第107章 執意第191章 線索第149章 命第117章 暗流第137章 說古第145章 夫妻第77章 歉意第252章 臨別第49章 聽書第245章 維護第88章 動機不明第150章 亂局第101章 曉棠的計劃第120章 挑撥第211章 書信第159章 骨肉團聚第52章 律法第160章 慶生第125章 龍駒鳳雛第99章 籌碼第124章 皇孫第14章 獵戶第219章 原來如此第31章 嬤嬤VS老太太第94章 皇后第83章 誰輕誰重第77章 歉意第213章 送信人第5章 尚方寶劍第80章 私心第67章 花落誰家第92章 李代桃僵第191章 線索第6章 整肅第192章 厚此薄彼第242章 千鈞一髮第64章 榮寵一時第40章 將計就計第100章 朔風漸起第115章 因果第72章 定策第161章 背地裡第135章 隱瞞第177章 帝后第109章 貪念第118章 爲我子孫之資糧第36章 未雨綢繆第6章 整肅第163章 棠棣之華第132章 親情第131章 覺悟第11章 青雲直上第250章 不世之功第87章 入秋第98章 填房第58章 悠長夏日第32章 軍令狀第12章 陷阱第145章 夫妻第5章 茜華堂(二)第95章 刨根問底第50章 說服第40章 請君入甕第150章 毒舌第128章 仲秋第167章 變故第118章 爲我子孫之資糧第177章 宿怨第147章 天倫之樂第47章 溯源第184章 晚秋第131章 覺悟第36章 江家的命數第78章 親事第18章 心腹第86章 計之深遠第21章 敲打第20章 初一第8章 憂慮第106章 滿月第146章 許諾第157章 順水推舟第140章 封賞第165章 乾清宮第76章 功勞第52章 律法第122章 十里亭第69章 秋風第182章 自相殘殺第226章 糧草第91章 黃雀在後第139章 男人的友情第65章 危機第81章 執念第12章 陷阱第45章 暗戰第255章 王的建議第117章 情報第150章 亂局
第107章 執意第191章 線索第149章 命第117章 暗流第137章 說古第145章 夫妻第77章 歉意第252章 臨別第49章 聽書第245章 維護第88章 動機不明第150章 亂局第101章 曉棠的計劃第120章 挑撥第211章 書信第159章 骨肉團聚第52章 律法第160章 慶生第125章 龍駒鳳雛第99章 籌碼第124章 皇孫第14章 獵戶第219章 原來如此第31章 嬤嬤VS老太太第94章 皇后第83章 誰輕誰重第77章 歉意第213章 送信人第5章 尚方寶劍第80章 私心第67章 花落誰家第92章 李代桃僵第191章 線索第6章 整肅第192章 厚此薄彼第242章 千鈞一髮第64章 榮寵一時第40章 將計就計第100章 朔風漸起第115章 因果第72章 定策第161章 背地裡第135章 隱瞞第177章 帝后第109章 貪念第118章 爲我子孫之資糧第36章 未雨綢繆第6章 整肅第163章 棠棣之華第132章 親情第131章 覺悟第11章 青雲直上第250章 不世之功第87章 入秋第98章 填房第58章 悠長夏日第32章 軍令狀第12章 陷阱第145章 夫妻第5章 茜華堂(二)第95章 刨根問底第50章 說服第40章 請君入甕第150章 毒舌第128章 仲秋第167章 變故第118章 爲我子孫之資糧第177章 宿怨第147章 天倫之樂第47章 溯源第184章 晚秋第131章 覺悟第36章 江家的命數第78章 親事第18章 心腹第86章 計之深遠第21章 敲打第20章 初一第8章 憂慮第106章 滿月第146章 許諾第157章 順水推舟第140章 封賞第165章 乾清宮第76章 功勞第52章 律法第122章 十里亭第69章 秋風第182章 自相殘殺第226章 糧草第91章 黃雀在後第139章 男人的友情第65章 危機第81章 執念第12章 陷阱第45章 暗戰第255章 王的建議第117章 情報第150章 亂局